No:47

“创变者”蔡延青:用创意让世界更有善意!

凤凰网公益出品 往期回顾>

用一个点子撬动资源解决社会问题

“我叫阿菜,青菜的菜。”

第一次听到蔡延青这样介绍自己,是在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17公益盛典的现场演讲。他有着潮汕人的睿智、善良和谦逊,戴着深色框架眼镜,穿一身“利整”的时尚西装,说起话来有条不紊,带着些许肢体语言辅助表达。

那天,他的演讲主题是《青年人与社会创变》。

四位浪而不废的青年“创变者”(ChangeMaker)串联起他的主题:一位台湾女生用污水做成100款看似很美味的冰棒,在脸书上投放的小视频,一夜之间突破几百万点击;一位男设计师用“好玩”的参与方式,改变了女生进行乳腺癌筛查的体验;一位前阿里员工将喝过的塑料瓶再利用制成潮流单品,用时尚的方式给了废物“第二次生命”,鼓励更多人支持循环经济。

最后,阿菜分享了自己的故事,2012年他辞去腾讯交互设计师的工作,带着网络众筹的16万元,跨越13个国家、访谈了超过100位青年“创变者”,这场全球社会创新纪实之旅,让他觉得自己并不是独行军,而是很多有趣的灵魂结伴同行。这些“创变者”给了阿菜更多改变世界的灵感和动力。

“这部纪录片制作好了,怎么能让更多人看到,如果只是上传到视频网站的话,我并不知道谁看了它。既然《创变者》是一部讲社会创新的片子,我们就想到用社会创新的方式来传播它。”阿菜和伙伴们一起发明了“众包放映会”的放映方式,这是一种区别于线上投放的传播方式。

“我们出一个工具包,里面有这部片子的视频素材,这部片子的海报以及放映会所使用的PPT,还有你可以互动的工具跟卡片,弄成一个电子工具包。然后我们在网上发出一个号召——如果你有一个空间,哪怕是你的客厅或者是一个办公室,一间客室,一个公共空间,一个书店……你就可以免费申请我们的工具包,进行《创变者》的放映。所以我们自己不做放映这件事,完全授权给有空间的人去播放。”阿菜说。

就这样,《创变者》这部纪录片用众包的方式很快传播出去,三个月内去到了全球150个城市的500多个空间、150多所高校,而没有花一分钱,传播两个月观看人数近10万。

“其实这样做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有多少人看到了它,而是一场线下放映会能让一个地方的人们因为一部电影聚在一起,见面认识,他们有机会辨认出彼此,找到热爱同样事物的一群人,从而建立起当地的社群。现在国内还有很多城市是因为那一次放映会形成了一个社群,然后不断在本地开展社会创新的探讨和工作。”阿菜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在传播《创变者》这个片子,同时也在创建同路人的社群,“这就是社会创新,用一个点子去撬动社会资源,去解决问题。”

在广州线下放映《创变者》时,现场观众给出这样三点反馈给阿菜——原来有人在做这样的事情,觉得这很震撼;同时也受到启发,开始思考有没有可能在中国也落地做这样的事;然后,就是对片子的拍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期待。阿菜说,作为一个业余拍摄者产出的纪录片,这个片子可能看起来还是有点粗糙。在放映前先让大家降低一些期待。结果还好,一个小时的片长,大家都看下来了,也给自己在拍摄上提了很多好的意见。

遇见ChangeMaker

有了《创变者》第一季的制播经验,阿菜邀请了一个专业的摄影团队,拍摄了5集《创变者》第二季,采用短视频的方式,每集只有三四分钟,聚焦中国国内的创变者——众建筑联合创始人臧峰、“第一反应”创始人陆乐、公益潮牌Mantra创始人魏文杰(Sam)、“老爸测评”创始人魏文峰、“梦守护”创始人徐文俊。

臧峰希望帮助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老房子在不改动、不拆迁、不破坏原建筑外观美学的前提下,通过内盒院嵌入到老旧房屋里,从而改善老房子的保暖、排水、隔音、防潮等问题,包括把内饰装修得更现代化,但保留原建筑外观的特色,以此保护传统建筑,同时也改善了内部的居住体验。众建筑的设计不是面对少数人的,而是希望真正服务到大众,可以面对具体的人解决具体问题。

陆乐致力于向公众传授急救的能力和技巧,学会如何急救。在中国学过急救的人不到人口的1%,而在德国几乎所有人都学过急救,在日本每一个小学生都系统学过急救。因为急救是每个人通过训练都能掌握的,第一反应希望让更多人学会急救技能,及时挽救更多生命。

魏文杰(Sam)相信爱美的人也会爱这个世界,他在云南支教时发现很多孩子视力很弱却没有戴眼镜,所以他和同事安德鲁(Andrew)一起建立了“点亮眼睛”公益项目,走访了中国402所学校,为山区孩子做过接近20万次视力筛选,捐过22000多副近视眼镜;但做公益也要可持续,2016年,他成立了一个墨镜潮牌,通过买一捐一的模式,把公益和商业结合起来。

魏文峰是一名检测师,为了女儿和更多孩子能用上安全放心的产品,他自掏腰包投入100万发起“老爸评测”,专门去检测生活中人们会经常用到的那些产品,是否含有毒有害的成分。“杭州魏老爸”的使命和梦想是让天下的孩子远离有毒有害产品。

徐文俊觉得梦想是一种很有力量的东西,于是他辞职搭建了帮助罹患重大疾病的儿童和青少年,圆梦成真的平台,他也因此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在中国目前有三百多万重症儿童,他们的梦想也需要有人帮助去实现。徐文俊希望通过“梦守护”给重症孩子一个可触及的未来。

阿菜希望传递这五位中国创变者的故事,用纪录片的方式启迪更多的中国年轻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关心的某个社会问题。

共创未来,一起开工!

在拍摄《创变者》的过程中,阿菜也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要做一个“链接者”,搭建一个赋能“社会创变”的互助平台。在伦敦采访时,阿菜被邀请来到一个创意十足的联合办公空间Impact Hub,这个比WeWork还早的联合办公社区,进驻者多半是社会企业家或社会创新团队。

“他们在那里探讨各种激动人心的改变世界的点子。”阿菜被眼前看到的景象震撼了,“原来世界上已经有这样一种载体和平台来支持‘创变者’们,而当时这在国内还非常罕见。”阿菜的内心好像被点燃了,他萌生了在广州建立一个这类平台和社区的想法。

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68号,混杂在沧桑的老房子、高层写字楼、五金店、特卖场中间,一个日系简约风格的招牌——“一起开工社区”(YITOPIA)并不是很惹眼却别具创意,2013年10月“一起开工社区”正式对外开放。

“一起开工社区”作为目前广州最大的联合办公空间(co-working space),创办4年多来,汇聚了10000多名会员,大多数是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其中只有40%是传统描述中的“创业者”,还有60%是各种领域的“达人”或者自由职业者。他们在这里为企业或政府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创意输出等等,“用跨界的外脑,或跨界的创造力组合在一起,有效落地,解决问题。”

阿菜这样描述“一起开工社区”的小伙伴——他们很享受这种灵活的工作方式,然后跟其他跨界的人迅速组在一起,产出价值。在这些“创变者”眼中,“一起开工社区”已经不局限于一个空间,在这个“共创”(co-creation)平台上,大家共同开发线上工具SaaS、开发流程、开发一切所需的新东西,每个人都是社会创变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

找到你最钟爱的那件事

在开办“一起开工社区”前,阿菜一直在运营社会创新媒体BottleDream,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阿菜入选2015年福布斯评选的“定义未来”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的年轻人。

当身边很多70后、80后、90后,随着年龄增长只关心生计,或者诗和远方的时候,阿菜和更多“创变者”却将注意力聚焦在“如何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

2005年,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场著名演讲,让很多人记忆深刻。阿菜在大学二年级时看了这场演讲,听到乔布斯说“你必须找到你所钟爱的东西”,这句话就像一枚炸弹,在阿菜的脑海中炸出了很多的灵感和动力,“我们每个人不需要按照别人指定的方向或要求去做,而是应该找到我们自己内心的calling(召唤),找到那件自己最钟爱的事情。”

阿菜开始思考:“什么才是自己最钟爱的东西?什么是每天起来都渴望去做,而不仅仅只有三分钟热情的事?”就这样,阿菜开始了寻找那件事的历程。直到他在腾讯做第一份工作时,才意识到,自己真正想做的、要追求的其实是社会创新。

回想过去,大学读社工专业时,阿菜接触了非常多的弱势群体,他去过劳教所、戒毒所、心理医院、培训特殊儿童的NGO,以及老年大学等等,接触过许许多多不同的群体,为他们提供服务;这让他了解到有很多社会问题都有待解决。

“当时我觉得自己还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所有这些经历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解决社会问题的念头不知不觉已经在我心里种下了根。”

毕业后,阿菜因为喜爱创新和设计而去了互联网公司工作,但他依然没能找到自我实现的感觉,不是自己最钟爱的那件事情。

直到有一次,阿菜到香港参加了一场题为“社会企业民间高峰会”的会议。那是他第一次知道可以把“社会”和“创新”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新词汇——“社会创新”。

阿菜瞬间被点亮了——“社会创新”,把“社会公益”和“创新”这两样自己最热爱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他的calling(召唤),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内心呼唤的事业。“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无比幸运,内心充满激情,于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社会创新’的创业之路。”

凤凰网公益先锋——蔡延青

蔡延青拍摄《创变者》期间留影

凤凰网公益先锋——蔡延青

蔡延青与BottleDream 瓶行宇宙团队合影

凤凰网公益先锋——蔡延青

瓶行宇宙大会上,FAO中国代表、阿菜、衷声(女)

凤凰网公益先锋——蔡延青

共创日2018暨“一起开工社区”(YITOPIA)四周年线下活动
凤凰网公益:您是潮汕人,潮汕文化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蔡延青:因为潮汕人很热爱自己的家乡,很团结,自古以来就有互助、行善的传统。在潮汕的每个村子里都有一个叫做“善堂”的地方,用于乡村里各种小组织的人做善事——捐款,或其他各种各样的善事——去帮助这片地区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在潮汕文化里,行善、做善事、帮助别人是一个传统的、融入到了我们基因里、血液里的美德和习惯。
凤凰网公益:您印象比较深刻的社会创新案例有哪些?
蔡延青:在众多社会创新的案例中,有两个案例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GiveMeTap,另一个是“承诺胶带”(The Tape Pledge)。GiveMeTap获得了硅谷明星孵化器YC的投资,成为了一个有社会目标的互联网公司,这一转变,带给很多社会创新者很大的信心,大家所做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商业价值和商业模式,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边界可能不需要存在,因为二者只是在解决不同的问题而已,运作模式是完全可以沟通的,社会企业也可以得到资本的关注。在中国,社会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后,我们一直说要用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连接点去撬动商业资源流向社会公益,然后产生一个巨大的合力,实现社会进步。承诺胶带不仅创意很棒,而且实现了跨界融合。
凤凰网公益:请谈谈您制作纪录片《创变者》的初衷是什么?
蔡延青:我觉得文字的局限性太大,就考虑能不能用影像的方式来记录和传播。于是,我决定拍摄一部纪录片,也给自己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到国外去面对面地采访这些创变者,去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他们想解决什么社会问题,以及他们的动力源自于什么。我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来启迪更多的中国年轻人。
凤凰网公益:对那些希望聚焦社会创新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蔡延青:“双创”让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在这个过程中,又让政府和参与者在摸索中调整路径,优化一套过滤机制。但是如果把创新创业变成青年人应该去做的唯一标准,那就太局限了。就好比之前鼓励年轻人都去考公务员,或者找一份稳定工作,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还是要回归到一个更加平衡的状态。最重要的还是找到你自己最关注、最想解决的那个问题。
栏目介绍
《公益先锋》是凤凰网公益频道人物视频专访栏目。以中国乃至国际慈善界名人、演艺明星、商界领袖、热点事件、行业精英的公益故事为访谈纪实对象,用故事再现,生活纪实以及人物感悟,来传播现代公益理念,分享感同身受的力量。
栏目合作:
all_gongyi@ifeng.com
制作团队
监制:王立贺、孙雪梅
主持:马明月
摄像:冯超、李悦
编导:马明月
后期:张云飞
文字编辑:马明月、曾虹
专题:马明月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