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娟,希望工程代言人。二十三年前,一张《我要读书》的黑白照片在全国引起轰动,打开中国慈善之门的同时,照片中那个小女孩也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在希望工程25周年暨新项目发布活动上,苏明娟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这二十多年中,过多的关注到底给她带来了什么烦恼?她的人生又发生了怎么样的改变?公益先锋,为您探寻《我要读书》后的苏明娟。[阅读全文]
有人说,是希望工程成就了苏明娟,也有人说,是苏明娟成就了希望工程。如果没有希望工程,苏明娟等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许没有坐在教室读书的机会,而如果没有《我要读书》的那张照片,希望工程项目也许不会在一夜之间打动亿万人民的心,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贫困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让无数国人在第一时间慷慨解囊,帮助贫困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
看到它的时候,我真的是觉得自己都特别震撼,因为那双眼睛又大,又明亮,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
《我要读书》这张照片拍摄于1991年,当时的《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在张湾小学寻找灵感时抓拍到了这一经典瞬间,而照片中的主人公苏明娟见到照片时已经是1994年,一位军官来信到苏明娟的学校,说愿意资助照片中的女孩到她小学毕业。从那个时候,苏明娟才知道自己的照片已经成为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画,被传播到全家万户。回忆起第一次看到照片的感觉,苏明娟用了两个字:震撼。
《我要读书》给苏明娟带来的不仅是上学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超乎她想象的关注,几乎每天都有媒体跟拍她的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写信给她并来学校看望她。渐渐的,这些关注让苏明娟感到了厌烦和疲惫,也让她和家人一直生活在无形的压力之中。苏明娟坦言那时候对各种采访和活动一种抗拒的心理,看到外面的记者,她甚至在想:“怎么又来了,又来打扰我的学习,我只是想好好上课而已。”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苏明娟慢慢摆脱了这种束缚,她开始明白“大眼睛”所背负的责任,并意识到“大眼睛”早已超越了她本身,成为希望工程的象征,她甚至觉得如果能够通过这双眼睛,影响更多的人关注希望工程,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改变贫困的命运,那么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二十三年过去了,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苏明娟,已经拥有令人满意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言谈举止透露出的从容和自信让在场的所有人看到了她的改变。面对过往的经历,她更多的是对希望工程的感谢,她坦言希望工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让她过上了现在的美好生活,与现在的生活比,以前的压力早已风轻云淡。
希望工程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改变我的人生命运。如果没有这张照片,没有希望工程,我可能过着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也许不可能读这么多书,在这个地方上班。
希望工程改变的不仅仅是苏明娟一人的命运,在25年间,希望工程募款过百亿,资助贫困生490多万人,建成希望小学18300多所,成为中国慈善的第一品牌。也许是从小被希望工程所有影响,也许是想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苏明娟不仅开始积极地参与希望工程的各项活动,还定期资助一些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苏明娟的梦想就是:“我希望我们这些孩子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教育,全国的贫困孩子越来越少。”
苏明娟:山区的孩子整体条件不太好,对于我们来说,读书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所以有上学的机会,大家都十分珍惜。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对学习和知识充满了渴望。在课堂上,每个同学都听得十分仔细。
苏明娟:我倒没有产生这样的想法。因为我觉得“大眼睛”不是我一个人“大眼睛”。我们国家还有一些很贫困的地方,还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如果我能够用这双眼睛去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希望工程,关心我们这些孩子,我是十分乐意的。
苏明娟:我现在过着普通的上班族生活,星期一到星期五正常上班,然后周末双休。正点回家后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希望工程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改变我的人生命运。如果没有这张照片,没有希望工程,我可能过着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没有希望工程,我就没有读这么多书的机会,更不会有现在这份工作。希望工程给了我更大的动力,让我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现在参加工作,有条件的时候,我也力所能及的去回报社会。我觉得这是希望工程对我最大的改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