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1

和西梅:那孩子望向我的瞬间,我已泪流满面

凤凰网公益出品 往期回顾>

用匠心做公益

一路风尘仆仆,从小城泰安来到了北京,和西梅的第一句寒暄就是“感谢你们能给我这次机会,这能让更多人知道小荷公益,我们就能帮助更多的孩子了。”她几乎为公益事业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和西梅是一个公益匠人。所谓匠人,大抵有两个标准:第一需要专注,无论投资回报是否可观,也要安心做事;第二需精益求精,有把事情本身做好的欲望。这两个标准,她都符合。她的手艺就是把公益事业做好。

自2011年泰山小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创立以来,和西梅便将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责任担在了肩上,坚持了8年的公益项目“中国彩虹村助学计划”,在匠人手中发展壮大,现在,泰山小荷公益彩虹村扶植项目覆盖了全国29个城市,一共帮助了638个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回顾一路走来的经历,和西梅感叹道:“人这一辈子啊,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容易。”

说起做公益,和西梅刚开始时没有什么概念,不就是学雷锋做好事吗?刚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要创办什么公益组织,也不知道什么叫志愿服务。2006年,和西梅翻箱倒柜收拾换季衣服,儿子开春长高了半个头,眼看着去年秋冬的衣服都穿不下了,好多衣服只下过一次水,放家里闲置可惜,她琢磨着想让这些物品再有一个新的主人,其他的没想那么多。

相比于略显平凡的公益初衷,和西梅的公益事业却是一路高歌猛进。想方设法为家里的闲置物品找到新主人后,和西梅渐渐对公益“上了瘾”。她从网上加了很多民间公益组织的QQ群,收集各种公益信息。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和西梅的时间充裕,身边有公益活动,她就可以自由去参加,渐渐成了很多公益活动的带头人。

信马由缰的自由

和西梅参加了很多次品质公益峰会,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第一次参加的时候。全国的民间公益组织负责人聚集在峰会上讨论学习品质公益相关知识,在这次峰会上,当时还是名初出茅庐的志愿者的和西梅第一次了解到了国内最前沿的公益理念,学习了国外公益发展史,知道了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方向。

她到处听讲座,自费请专业的公益培训老师来泰安为志愿者讲课,学习系统的、专业的公益实践方法,还提出了“品质公益”这一个概念。从一个只会去孤儿院捐衣服、去养老院做卫生的“雷锋”,成长为一名品质公益团队的负责人。2017年,和西梅在凤凰网的品牌公益项目“行动者联盟公益盛典”中,斩获了“年度公益人物”的称号。

公益说是这么复杂,其实想想看,它又是那么简单,自然而然,不得不然。一个骑马的人,刚开始不会骑的时候,觉得怎么都会摔倒,没法顺利到达目的地。但是掌握了骑马的技巧后,就可以信马由缰了,好像已经找到了某种自由,就是你从这些镣铐里面找到了自由。

“彩虹村”项目在得到公益界的关注后,马上有其他公益组织负责人来问和西梅,是否愿意将项目复制给他们。和西梅意识到,一个好的项目计划书可以给很多公益组织使用。就像今天的互联网相关链接,东拉西扯,但它不是没有脉络可寻,这种联系更像是一个领域之间的连通。不仅仅是关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还可以与其他公益行动相结合,来取得更好的公益成果。

被隐形的弱势群体

“社会上对服刑人员子女存在歧视,认为贼的孩子还是贼。在这种歧视的标签下,很多孩子会有逆反情绪,果真重复父母老路。”和西梅说,“他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这些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事实上他们也是受害者。”

他们本不是孤儿,却承受着孤儿的痛楚。经济的窘迫,政策救助的空白,使他们成为了“被隐形的弱势群体”。

现在很多像儿童村这种儿童救助的机构,而且大多数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即便是这样,能够获得服务的孩子也是首先对机构有信任。但经常被制度歧视的孩子本身对制度就没有信任,就很难寻求制度化的帮助。他们很多封闭起自己,以自己是犯人的孩子为耻,加上周围人的指点嘲笑,亲友们的有色眼光,自我放弃是常有的事。

还好有小荷公益帮助自己,有这样一群代理妈妈关爱自己,这些被遗忘的孩子才慢慢从阴影笼罩中走到阳光下。

这些孩子的故事,是镜子的另一面,端详这个世界的另一方式。面对这些支离破碎的人生,猝不及防的巨大阴影,不能扭过头去,假装万事太平。他们真实存在,不应被遗忘。

黑暗与光亮

这些带着沉重标签的孩子,承担了太多与年龄不相符的压力。内心敏感、沉默寡言,眼神常常是空洞的,仿佛与这个世界脱节。“这枚标签如同一枚‘炸弹’,不定时地扰乱孩子们平静的生活,不断地对他们造成伤害。”

他们年纪不大却历经坎坷,很少有人关注。他们不属于孤残却独自生活,甚至得不到救助。他们有的流浪、有的沿门乞讨、有的年幼就外出打工、有的不被亲属接纳,遭受虐待。他们生活上、学习上均无力监管,成了无人管束的“野马”,无形之中形成了“犯罪后备军”。

然而只要你愿意走进这些孩子的心里,你还是能看见一个不会下意识回避视线、永远天真的眼神在看着你,“仿佛过去所有经历过的苦难一下子都抹掉了”。

和西梅说,“整个社会确实是在进步,但还远远不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依靠民间力量较为薄弱,关键还是要有官方的倡导和支持。”

凤凰网公益先锋——泰山小荷公益和西梅

和西梅作为代理妈妈,带着受助孩子参加活动,让孩子成为一名小小志愿者。

凤凰网公益先锋——泰山小荷公益和西梅

和西梅在走访的路上。

凤凰网公益先锋——泰山小荷公益和西梅

和西梅与志愿者小伙伴一起入户服务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

凤凰网公益先锋——泰山小荷公益和西梅

和西梅快乐的公益之家,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凤凰网公益:您原来说过自己在做公益之前是个典型的文艺女青年,“特别自我”。但是做公益是一件需要大爱的事,恰恰不能“自我”,那您是如何从自我转变成追求大我的?
和西梅:我本身就是画画的,特别崇尚自由,背起夹子就写生去了。但是通过好多次到农村贫困孩子家里走访,渐渐的和这些孩子也有了感情,希望能筹到更多的钱给到孩子,让孩子的生活比现在好一些,所以我就不停的去努力。募集物资和善款的时候,逐渐的和其他人有了更多的交流,慢慢的心里就开始装着更多的受助孩子和志愿者了。
凤凰网公益: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您当时怎么想到要帮助这样一个特殊群体?
和西梅: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群体。在我走访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孩子不愿意和我们交流,我们很难走进孩子的心里去。原来孩子的爸爸在监狱里,他没有妈妈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咨询了一些心理咨询师,带着他们一起和孩子更加有效的沟通。在我们不断的服务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孩子很多。我们就把这些孩子划到一个群体里面,根据他的需求,根据我们的能力,找到一些特殊方法帮助他们。因为这些孩子都经历过风雨,希望他以后能够看到彩虹,所以我们这个项目叫彩虹村。
凤凰网公益: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做到力所能及的助人为乐就是公益,但您一直强调要做“品质公益”,您是怎样将公益做到专业化的?
和西梅: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希望把我们这个爱心奉献出去,而没有看到孩子他真正的内心的需求,你给他一千块钱,孩子可能没太有感觉,但是如果你给他一个新年的小礼物,孩子就兴奋的不得了,所以我们就从专业的角度上,根据他的需求来设计我们的项目和服务。
凤凰网公益:2017年12月26日,您受邀参加了凤凰网“行动者联盟公益盛典”,并荣获“2017年度十大公益人物”奖项。未来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方面会在哪些新的方向进行公益创新吗?
和西梅:其实那一次获奖挺意外的,我就觉得我干了这么一点的事,怎么给我这么高的荣誉。通过这个荣誉我明白我要更加努力。2018年,我们这个项目主要要做规模化发展,因为我们自己的能力毕竟有限,希望联合更多的社会组织,一起来关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然后把我们这个项目打造成一个全国的品牌项目,并且把它产品化,让它可复制性更强一些。
栏目介绍
《公益先锋》是凤凰网公益频道人物视频专访栏目。以中国乃至国际慈善界名人、演艺明星、商界领袖、热点事件、行业精英的公益故事为访谈纪实对象,用故事再现,生活纪实以及人物感悟,来传播现代公益理念,分享感同身受的力量。
栏目合作:
all_gongyi@ifeng.com
制作团队
监制:王立贺、孙雪梅
主持:赵歆
编导:赵歆
后期:冯超
文字编辑:赵歆
专题:赵歆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