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0年江河十年行,由绿家园发起,凤凰网公益独家网络合作,全程报道。活动于2010年11月24日至12月6日进行,考察团由权威专家、环保志愿者、主流媒体记者组成,前往中国西南部,记录报道流域内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变化与关联。【微博】【评论】

活动主办单位

绿家园志愿者

独家网络合作媒体

凤凰网公益

关于“江河十年行”

活动范围

2010年活动所涉范围为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的主要河段,包括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磬江、大渡河、岷江几大水系。[详细]

活动目标

两大直接的目标:考察2009年-2010年西南大旱中的“天灾”与“人祸”,四川震后江河修复与次生灾害产生的原因。[详细]

·江河十年行活动介绍:
  “江河十年行”是绿家园制定的一项旨在关注和监督中国西部水电开发的长达十年的行动计划。从2006年开始,每年组织主流媒体记者、权威专家及环保志愿者,主要对四川、云南两省境内的江河进行考察,记录报道流域内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变化与关联。凤凰网公益将全程播报活动进程2010年“江河十年行”。 [详细]

2010年江河十年行参与专家

杨勇 地质学专家

杨勇

独立地质科学家。2008年汶川地震后以自愿者身份独立进行汶川地震灾区深入考察,给政府部门提出大量建议,并参与国家相关部门灾后重建考察和论证。 [详细] [微博]

次仁荣布 富群环境科学研究所

图片名称

现任富群环境研究院副院长,曾在瑞士洛桑大学学习旅游管理,拥有亚洲管理学院发展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出生在云南香格里拉,自幼喜欢大自然,近年多次参与中国多项环保行动。[详细] [微博]

侯明明 生态学专家

侯明明

提出了把云南建成中国的绿色经济大省的发展思路,为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大决策起到积极作用。长期关注云南生物多样性地区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详细] [微博]

王建 水环境学者

王建

中国生态学会城市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召集人。原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原任职于北京市环保局,自70年代初从事官厅水系水源保护。[详细] [微博]

郭于华 社会学专家

郭于华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人类学、农村社会学、民间文化与信仰等。著有《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在乡野中阅读生命》等。[详细] [微博]

于晓刚 生态社会学专家

于晓刚

联合国环境署水坝与发展论坛正式成员。2006年因开创全新的流域治理模式并说服政府对怒江水电开发进行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估而获得有“环保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戈德曼环境奖。 [详细] [微博]

徐家良 社会学专家

徐家良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20项,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化发展”、“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监督与管理”、“政府行为规范及其限度研究”,等等。[详细] [微博]

陈建刚 上海交大博士

陈建刚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主要研究公共组织与公民社会、地方治理与公共政策。第一次参加江河十年行。与科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在一起的行程都充满了理想和激情。[详细] [微博]

2010年江河十年行活动报道

独家:多位专家集结中国西南再次关注江河生态

凤凰网公益特派志愿者在整个“江河十年行”环境生态考察中对话各位专家。记录西部大开发对中国江河的生态影响,寻找西南大旱中天灾人祸及岷江近年地质灾害与人为的关系。跟随“江河十年行”环境生态考察团行动是件刺激事情,和这群科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闷在一起的行程都充满了理想和激情。 [详细]

江河十年行第一课:云南影响全国的要素不是GDP

云南省内的丰富资源具有全球价值, 云南的GDP占全球的千分之四,占全国百分之二。而云南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占全球的百分之十,全国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云南影响全球和全国的要素不是GDP,而是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将来生物经济强国战略作资源储备,而不能仅为了创造GDP。[详细]

江河十年行走进澜沧江:一条正在变化中的大江

伫立桥头,澜沧江虽还有银花雪浪,但当年徐霞客笔下“浑然逝渊然寂,其深莫测”10个字描绘的那里的水流态势却有了变化。到是叮叮当当从由18根粗大的铁链为骨骼的桥上走过的马帮,让我遥想着往昔的时光。可是今天我再看到的澜沧江,银花雪浪早就不知哪里去了。死气沉沉的水,光秃秃的山。 [详细]

江河十年行走进澜沧江:全球气候变化在云南

2010年春天,西南大旱时,上至国家总理,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为此着急。当时我想到的是,天灾会不会如同人体的重大疾病,不是一天两天就得上的,一定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与本地生态系统的改变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 [详细]

2010江河十年行日志

茶马古道

怒江边的人家

  • 第五年伊始,一切都是未知: 此次活动将考察西南6条大江大河的生态情况和汶川地震后环保业态状况。据这次活动的召集人汪永晨介绍,参加今年活动的专家,学者,与往年比,涉及的学科更为广泛,专业知名度和社会知名度也非常高…… [详细]
  • 怒江边的泥石流:活动的主体是记者,记者的职责之一是要向公众传递信息。作为民间环保组织,则有责任把这些信息将会产生什么影响,造成什么结果告诉公众与决策者,以便各项决策制定与实施…… [详细]
  • 何为社会影响评估:早上怒江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水是清的但不太绿。怒江每年的夏天就是发怒的大江,怒江人称之似傈僳族的小伙子般剽悍,而冬天的怒江,则像傈僳族姑娘般的温柔…… [详细]

2010年江河十年行图片报道

相关视频报道

2009年江河十年行活动报道

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进步中获得补偿吗?

映秀二字,原是取自“山水相映,风景秀丽”之句,震前号称成都的“后花园”,是成都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如今,今非昔比,映秀的山水变色,草木易容,但大地震震中的新型身份为映秀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为了接待源源不断的考察者,村民们倾其所有,希望早一点盖好房屋。“明年再来,就可以住进我家的房子了。”唐晓平在给我们送行时不无高兴的说,“只是今年过年前还是建不好。”说完又若有所思。[详细]

走进正淘金的大山里

淘金让他们村里的乡亲们,从过去的一家最多有个几万块钱,到现在村里人家,有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家产的人家都有。不过,在这位村国土员看来,现在水洛河已经完全不是原来的水洛河了。他一再地和我们说,你们进去看看,进去看了你们会寒心。 [详细]

两只巨手扼住水洛河

一条大河,一面在修大型水电站,一面又在大规模地淘金,这些会给江河带来什么?杨勇在淘金工地和老板说着他对一条大河的认知,他对淘金的担忧。老板边听边点头,并说他们让水改道只是挖金前,过后还会让江河恢复的,还要补种树呢。这样的承诺,能兑现吗?[详细]

寻找失去的米亚罗

就在我们将要进入米亚罗峡谷时,一座巨型水坝凸显在面前,这是杂谷脑河的龙头电站,狮子坪电站的大坝。为了就地取材的方便,大坝左右的山体被大面积的开采,岩石裸露出来。更为严重的是,狮子坪水电站是2008年9月蓄的水,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大坝与公路之间已经出现了塌陷。[详细]

2009江河十年行日志

改道的金沙江

怒江第一湾的早晨

  • 从泸沽湖到阿海电站:明天我们就要进入云南境内,进入考察的第二个阶段。结束夜谈,已是午夜时分,仰望星空,泸沽湖上微星点点…… [详细]
  • 从西昌到攀枝花:在2007年黄磷厂发生污染事故被央视曝光之后被迫停产,环境问题在攀枝花成为了烫手的山芋和一个敏感的禁区…… [详细]
  • 走进今日龙开口电站:它是中国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从2003年开始关注江河及水电开发以来,因为环评还没有通过就把大江截流了,而最终被国家环保部叫停的大坝主体施工工程…… [详细]
  • 辞旧迎新在怒江:江边的雪山也似乎懂得我们,把它那最美的金色向我们一点点展示。朝阳下的雪山披着金光,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详细]

2008年江河十年行活动报道

行走在澄海-冰川断裂带上

行走在澄海-冰川断裂带上

我们从攀枝花一下火车,第一次来攀枝花的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这里的空气中有着浓烈的气味。而车窗外看到的是马路两边路灯上悬挂着的标语: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详细]

决定阿海命运的时刻

决定阿海命运的时刻

我们也没想到这么顺利,就进入到了阿海水电站的堆碴场。巨大的工地,让我们不能想象,这里明天要迎接国家环保部的人来看是否能通过环评。工地上的人一拨一拨地走向我们。[详细]

怒江边的“大字报”田

怒江边的“大字报”田

这两年主张在怒江上建水电站的一个理由是,怒江已经不是原生态的了。江边有很多大字报田。可是我们此行的中科院植物所的研究员蒋高明却不这样认为。[详细]

怒江两岸,江、山、田、家

怒江两岸,江、山、田、家

在这样的地方修大坝,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都应该考虑到。可是这些年,我们一边呼吁,怒江一直在被勘探中。而江边的人却无论是对我们的呼吁,还是对江边的勘探,都知之甚少。 [详细]

贴在墙上公示的环评报告

贴在墙上公示的环评报告

一个年轻的村民走过来,我们问他看过这个报告书没有,这个村民说,我们农民都不识字,识字的只是干部们,我们都不懂这纸上说的东西是什么,怎么可能提出什么专业的意见? [详细]

从泸沽湖到阿海电站

从泸沽湖到阿海电站

生态学家徐凤翔认为,在大型工程项目的决策中,环保还不是一个具有约束性的条件,只能事后补救,环评报告也是在决策之后才进行的。“这样环保就是一种形式。”[详细]

2007年江河十年行活动报道

青衣江

青衣江,一条大江的伤感

我们江河十年行的车走到天全县的脚基坪时,我们下了车。因为我们知道在一个四周都是大山,山上挂着瀑布的地方,一眼望去,有三个水电站相继在建。今 天的天很蓝,今天的云很白,今天大山上的树依然是绿绿的,只是山谷中的溪水已被砾石掩盖,水泥堆积的建筑工地和建成的电站及因有了电站而建的锰矿厂,使得 自然中的峡谷成了水泥和砾水堆积的工地。[详细]

企业污染

一个企业给一座城市带来的灾难

从盐边到二滩,我们坐在出租车上时,开车的司机向我们描绘着,前几年黄磷厂的一次爆管事件后,盐边人那么齐心,那么有组织地向企业讨要公道。终于黄磷厂被关了。然而已经关了有一阵子的黄磷厂,当我们走近时,其味道之大,还是让我们不得不尽快离开,不然就有气管窒息的可能。不知,这么多年了当地人日子是怎么过的。[详细]

泥沙的资源化

泥沙的资源化

在眼看着大山里一条河干了,又一条河干了时,同行的水电专家刘树坤说,近年来他一直在呼吁黄河泥沙的资源化。他说:黄河的泥沙比世界上几条大河,大江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刘树坤研究员提出的把黄河里的沙资源化,有仅是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难题的办法之一,还能让令人头痛的黄河沙成了资源。[详细]

来自金沙江畔的好消息

来自金沙江畔的好消息

金沙江边的这个村庄,基本上没有遇到过洪涝灾害。养猪,种水稻就可以让他们过上踏实的日子。和我们去年来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时的萧妈妈还在为虎跳峡如果建电站,他们村就要被淹在水中,全村的父老乡亲都不愿移民,这么富足的地方,谁又愿意离开呢。从各方面得来的信息看,虎跳峡建大坝的方案,受到了从原国家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到水电前辈钱正英等大牌专家的反对。 [详细]

2006年江河十年行活动报道

修了水电站的河不是真正的河

水电站让河流干了的生态问题,是我们“江河十年行”要关注的话题,但今天快黑的时候,我们在锦屏电站一个工地旁拍雅砻江的峡谷峭壁时,一群老乡围过来。一位当地自称是人大主任的老乡对我们说,这里要修那么大的大坝(坝高有300米,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大坝)他们向工程方提出了:修电站我们知道是要截水的,只是希望不要把江里水都给了发电,也给我们当地的人,给我们生存的大山留点水。 [详细]

科学种植不该是科技局的长项

这些年,当媒体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江河开发是否运用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上时,总有一些人认为这是反坝。其实,我们也知道能源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发展是人们的迫切需要。而面对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在建和将建的大坝,我们呼吁的是科学的规划和公众的参与。[详细]

雅砻江周边的原住民还有明天吗

虽然雅砻江的水没有怒江的水那么绿,但它峡谷的美却完全可以和怒江峡谷有一搏。今天离开的那一刻,同行的人都一再地举起相机,我们不知道随着施工的顺利进行,明年我们的江河十年行再走到这里,会是什么样子?随着世界第一高坝的紧张施工,还没来得及让世人一饱眼福时,它的处女身份就要结束了。 [详细]

沿着亮中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

告别亮中妈妈和她那拉着我们不松的手,我们沿着夕阳中的金沙江到了虎跳峡。不知是为什么,2004年我们来的时候,看到的是繁忙的勘探施工现场,当时一车一车往江里倒的石头,如今稍无声息,亦人踪无迹,只有那破了的大山及石崖的深洞,默默地向后人叙说着它那伤痕的来历。[详细]

2006江河十年行日志

木格措山上

澜沧江拐弯

  • 踏雪走向木格措: 如果木格措水电站要是真的修了,这里就会和我们一路上来看到的大渡河的一条条支流一样,仅能看到干涸的河床和河床里的大石头…… [详细]
  • 从洱海的红云到怒江的水坝:离开澜沧江,我们很快就进入了怒江。怒江几条支流上的电站的确是在修建中了。这也是近年来主张在怒江上建坝的很强有力的一个声音:怒江上已经有坝了…… [详细]
  • 无法养鸡鸭的“新农村”:目前,让何学文老人心焦的是,给他们盖的农民新居,虽然二层小楼很漂亮,但他们家的牛,猪,鸡在新居那么小的院子里是没办法再养的了…… [详细]
  • 仍然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山村小学 [详细]

全部新闻

环保专题

是谁污染了美丽的松花江?

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

版权说明

凤凰网 公益频道 出品,欢迎收藏

编辑:侯力新 孔祥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