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的资源化。
今天早上我们从石棉出发。石棉得名就是当年这里是石棉的生产基地。随着石棉的使用因严重伤害人体健康而被淘汰,这个以产品命名的城市面临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严峻考验。
出了石棉,我们依然沿着大渡河前行。由于今年的旱情,和水电开发,我们一路上看到的水位线,明显地看出其消落的程度令人担忧。
离开大渡河我们进入了雅砻江流域。雅砻江也发源于巴颜克拉山,全长1500多公里。南桠河是雅砻江的一条支流。2006年,我们就已经看到它被梯级得开发。开发后的南桠河虽然还叫南桠河,但河床里只有大大小小的石头,而没有多少水。去年的“江河十年行”我们数了,在不远的一段河道中,就有5个规模不算小的大坝。今年,我们再次看到了几乎就是在河道里修建的楼房和因沙石堆积造成的水库死库容。而大山上那东一根的电线杆,西一个的铁塔,用刘树坤研究员的话则是两个字:无序。
行走在干河旁,我们的车载电台由专家向各位记者们讲述着有关自然,生态的常识和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在眼看着大山里一条河干了,又一条河干了时,同行的水电专家刘树坤说,近年来他一直在呼吁黄河泥沙的资源化。他说:黄河的泥沙比世界上几条大河,大江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在中国,现在有规定,土壤的珍贵,盖房子所用的砖是不能从土地里提取土烧制的。烧砖没有土,盖房子怎么办,就只有用水泥的了。
刘树坤研究员提出的把黄河里的沙资源化,有仅是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难题的办法之一,还能让令人头痛的黄河沙成了资源。可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我们一直呼吁知情权,信息公开的时候,我们一些专家、学者对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的研究成果如何让公众知道也是今天我们要面对的一大挑战。
不知道专家关于泥沙资源化的建议,我们能用什么方式让更多的公众和有关部门知道。什么是泥沙的资源化,这些泥沙又将如何转化为资源,我们江河十年行随行的记者们,愿意用自己的力所能及做点什么。
沿着雅砻江走,公路两边的大山是凉山,路边走着的不少人一看就是彝族。他们头上戴着有棱有角的方巾,展示着自己民族的特色。
去年的江河十年行比今年早一个月。那次凉山的山顶已是白雪皑皑。这次,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可大山上还少有积雪,倒是红叶却依然顽强地在风中摇弋,并不离不弃地留着大自然的秋色。
进入锦屏峡谷,也就走近了锦屏电站。在标着一级,二级坝址所在地的峡谷路口,我拍到了这样一张照片。前方是干旱的河床,近处是电站的楼房,楼房山上是引水式电站一直伸到大山上的水管。河里的水就是通过这些水管从本应流在河里的水,因我们人类要发电,就硬从河里被引向了大山,又顺着水管进入发电厂, 发完了电后,再被排出。
那干了的河床,水利水电专家刘树坤告诉我们叫“无水区”。这样的无水区,本来生存在河流中的动植物是无法继续生存的。这样的河段,也就是前天刘树坤站在大渡河支流时向我们描绘的:会让河流有三个中断。一是河流水流的中断;二是水流中营养物质的断带来的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三是河床里泥沙的中断。
锦屏峡谷,去年我们来时,大家就形容它简直就是一个处女峡谷藏在大山之中。这次来,因为知道去年我们来后没两天因锦屏电站的修建,大江就被截流了。 或许这次河床里的水已经减少,来之前我们做好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可当我们走进峡谷时,江和岸之间确实有着一段近五米的消落带,但马军认为这并不能就说是因修水电站而造成的。这里面还有季节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在我们后来采访当地老乡时得知,去年这里旱得就没有收成。今年也是缺水,但比去年还好。
我们的江河十年行,其中要做的很重要的事,就是要记录江河的变化。这些消落带和电站,和季节,和全球气候会有什么关系,十年后,希望通过我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向专家们提供一份我们的观察与分析。
本想这次能去锦屏大坝的坝址,拍些大江截流后,失去了水以后的河床。但因隧道还没有修通,如果通了只需一个小时的路程,没通就要走100多公里的山路。我们只好选择了放弃。
在水电站的施工现场,和一位在电站工作的人聊得知,他是本地人,而工地上有机会来打工的本地人并不多。他是因为开车的技术好才被录用的。说到家,这位当地人很是有些无奈。他家是移民,被移出去后得到了一块宅基地,和一亩水田,另外享受国家水电移民每人每年600块的补助,平均一个月50块。
他们家是因为要放工地施工用的器材,被移民的,在100多户的村子里,和他们家一起被移民的只有十三户。而依然住在村子里的乡亲们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发电要水,他们家的水田就被抽干了。没水不但无法灌溉,稻田只能种了玉米。因为没水,牛呀,羊呀也都没法养了。乡亲们为此闹了事,可却没有得到任何有 希望的答复。
在这个电站旁有两户我们将要跟踪十年的人家。代兴民和都江堰的陈明一样也没在家。去年他告诉我们家里买了车,修电站肯定需要运输,他对这份工作很是期待。可这次他的妹妹却告诉我们,哥哥到前面一个村子开麻将馆去了。本来要开车的儿子出去打工了,家里学旅游的女儿,结婚后生了孩子就在家没再出去工作。
代家是个大家庭,兄弟姐妹有9个。代的四妹现在向哥哥租了这座房子,开着小卖部,一年给哥哥700块钱。代五妹的家也住得不远。我问她修电站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吗,会不会因人员来往多了,多了些挣钱的机会,得到的答复却是,修电站对他家影响最大的是,过往的车太多了,养蚕种的桑树叶子被灰尘所污染。养 蚕,以往每年有近万元的收入,现在蚕却没得吃了。为此他们多次找到村领导也没有得到补偿。这位农民说,养蚕挣的钱是供娃儿们上学的,现在上完初中的孩子, 本来学习很好,却没钱再继续上了。我们问她那怎么办,她说不知道。
和这家人告别时,我们告诉他们,明年我们还会再来。代四妹新生的女儿只有50天,明年我们再来她就一岁了,8年后,她已经是小学生了,不知那时她的生活和她的堂姐妹们会有什么区别,她上学家里还有没有困难?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公益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公益",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汪永晨 编辑:侯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