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城市公益慈善发展概要之上海

2011年08月24日 17:10
来源:凤凰网公益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上海是一座具有深厚慈善文化底蕴的友善之城。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上海的慈善公益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是慈善组织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2月,上海市注册的慈善组织已达1500多家,组织形式有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的资产从几万元到十几亿元不等。近年来,上海的慈善组织每年以8%-10%的速度递增。

二是慈善事业领域不断拓展。慈善事业关注的领域,从传统的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逐步发展到教科文卫体和环境保护;慈善事业关注的人群,从本地人到外地人,到兄弟省市甚至海外;慈善事业关注的地域,不仅是上海本地,还支援了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区。

三是慈善活动方式不断创新。从设置慈善募捐箱,到大型系列慈善活动-“蓝天下的至爱”;从各自为政、分散的、无序的募捐,到“慈善公益联合捐”;从设立慈善物资管理中心,到开通电话、短信和网上捐赠;从单位和社区开展的传统慈善募捐活动,到民间形式多样的慈善音乐会、慈善晚会、义拍、义卖、义赛、义诊等,慈善活动方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

四是社会捐助网络日臻完善。目前上海17个区县先后建立了308家规范化运作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和110家慈善超市。市红十字会、市慈善基金会、市老年基金会、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等组织在各区县都建立了分支机构,推动了社区慈善事业的发展。

五是志愿服务蔚然成风。2010年,上海市志愿者总人数达到200万。世博会举办期间,园区内共有13批次8万名园区志愿者上岗,服务总量超过1000万小时,服务人次超过4.6亿。全市及周边地区设立了1281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共有10万名站点志愿者上岗,服务市民和旅客人次超过2436万。志愿服务精神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是创立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慈善项目品牌。由市慈善基金会创办的“蓝天下的至爱”、市红十字会开展的“千万人帮万家”、“少儿互助基金”、由恒源祥集团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的“恒爱行动”、由市老年基金会开展的“九九关爱老年人行动”等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七是慈善募捐的作用日益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为援助汶川抗震救灾开展的募捐和其他各种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超过41亿元,涌现出了捐赠450万元住房支援地震灾区的“爱心奶奶”沈翠英和捐献毕生积蓄10万元的83岁老人张新保。2009年和2010年,上海市接收捐赠总额分别超过了12亿元和15亿元。

八是慈善文化宣传氛围浓厚。2008年以来,上海市平均每年组织大中型募捐活动200多次。2009年召开首届上海慈善大会,表彰了106个“上海慈善奖”和“抗震救灾捐赠特别奖‘获得个人和单位。目前,上海市已有媒体慈善频道/网站/专栏/专刊等40多个,每年举办户外宣传活动近百次,公众教育活动百余次。

九是慈善政策法规逐步健全。2009年,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201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同年,上海市民政局成立了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促进处,负责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促进上海慈善和志愿服务的发展。

十是慈善理论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先后出版了《转型期慈善文化与社会救助》、《志愿服务与义工建设》、《慈善理念与社会责任》、《慈善:关爱与和谐》、《慈善:创新与发展》、《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等专著。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慈善事业已形成了政府推动、民间运作、行业发展、社会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慈善事业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公益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公益",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任伟] 标签:公益 概要 基金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