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更多自主选择慈善才会更持久
陶传进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郭美美事件以及河南宋庆龄基金会事件发生后,官方慈善机构遭受有史以来的重创,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公信力方面。官办慈善机构公信力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以前很多公益机构认为公信力不是来自社会,认为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根本不需要主动地向社会展示信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在美国,社会公众的选择决定了一切。离开了公众的捐款,基金会就没法生存下去。每一个基金会都有社会公众对你的看法、对你的评价,这就是一个基金会的公信力来源。于是,社会选择所营造的公众评估和监督机制,往往比法条、政府、审计更具约束力。这样的机制就是社会选择机制。
在国内,如果募捐等活动是由社会来选择——人们自主地去选择他们认为可信的慈善组织——而不是由政府要求选择,就会好很多。要想让慈善更加持久地做下去,就需要让社会公众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行动的机会。
过去一年,虽然看起来官方慈善机构遭受到来自舆论的重创,其实社会本身才是遭受伤害最大的群体。不是说,只有官方机构出现问题,才能发展民间力量。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应该看到公益正在发生改变。应尽快努力让政府主导的慈善转化为社会化的慈善。
从过去一年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以及这几年官办基金会的发展,可以看到,官办基金会发展势头这几年发展不是很快,甚至有衰退的迹象。
截至2011年10月31日,非公募基金会已有1279家,一年间增加了200余家,首次超过1179家的公募基金会,成为公益领域的重要力量。过去一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个趋势,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更为猛烈,官办基金会发展有些缓慢。至于明年非公募基金会是否还能保持这个势头增长,或者非公募基金会是否还继续超越公募基金会,这仅仅是一个数量的比较,没有意义。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整个慈善领域的健康发展。(于佳莉/整理)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371884
1亚洲鲤鱼泛滥成灾 美工兵部队考虑对鱼 -
355650
2老太摔倒被小伙扶起后讹人 称你害我干 -
42896
3多省今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年轻夫 -
32839
4姐妹换夫:留守丈夫与妹妹生情 打工女 -
22759
5温州50多位胶鞋厂老板集体下河游泳推 -
15549
6儿子捡到同学银行卡 母亲进行教育后取 -
13963
7专访郎永淳(上集):让爱情回到原点 -
7793
8英国哈里王子陷“打猎门” 猎杀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