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也是软实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0日发表题为《慈善也是软实力》文章,全文如下:
9月底,美国“股神”巴菲特与微软公司创始人盖茨开始了他们的中国慈善之旅。中国国内舆论因此而颇为热闹了一阵子,国内舆论的分析焦点绝大多数集中在中国慈善事业如何因为各种内外因素,严重滞后于国内发展的需要。现在中国的慈善事业之落后,竟然已到了需要外国慈善家亲自上门给中国人上课的地步。
这些反思和讨论,无疑对中国的慈善事业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极为有益。但实际上,一国的慈善不仅是个内政问题,它对国家的形象和外交,也能发挥积极的正面推动作用。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大国的国际地位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物质财富,还要看它是否有意愿、有能力对有所需要的国家主动施以援手。不然,它只会落得一个“为富不仁”的名声。
2008年,潘基文就任联合国秘书长后首次“衣锦还乡”——对韩国进行了访问。他当时就忠告韩国要积极为国际社会多做贡献。他还说,为了成为更伟大的国家,应该向贫困国家多给予热情和慈悲。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软实力》一书中特别指出:北欧国家由于政府和人民在国际事务中都非常乐善好施,因此具有了远超出与其国家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
在国际援助方面,美国政府的援助虽然总额是世界第一,每年达到200亿美元左右,但政府的官方援助占GDP的比重却仅为0.3%不到,是发达国家中水平最低之一。这点经常招来国际舆论的批评。但是美国发达的民间慈善却不仅只用在了美国本土,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用在国际扶贫事业上,这就大大弥补了政府政策的缺失对美国国家形象所造成的损害。
2007年,美国私人基金会、公司、志愿组织、大学、宗教组织及个人提供了1159亿美元的国际捐助,是美国政府提供的218亿美元官方援助的五倍以上。另据估算,如果把国际志愿服务的时间折算成金钱的话,那美国人民在2007年为美国境外的救灾和开发援助,以及美国境内的国际援助组织所贡献的志愿工作时间,价值约为35亿美元。1960—1970年代,发展中国家农业领域的“绿色革命“,就得到了美国卡内基基金会等私人慈善资金的大力支持;现在,盖茨基金会的工作重点就放在非洲等世界上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
巴菲特与盖茨从之前成功的商人,转型为现在受人尊敬的慈善家,这个漂亮的转身,实际上也是美国公民社会成熟的表现。一个发达和健康的公民社会,就应该不仅可以让人生财有术,还可让人散财有道。这不仅在一国内部可以缓解贫富矛盾、促进内部和谐,更能通过援助的外溢效应,提高本国的正面国际形象。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371884
1亚洲鲤鱼泛滥成灾 美工兵部队考虑对鱼 -
355650
2老太摔倒被小伙扶起后讹人 称你害我干 -
42896
3多省今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年轻夫 -
32839
4姐妹换夫:留守丈夫与妹妹生情 打工女 -
22759
5温州50多位胶鞋厂老板集体下河游泳推 -
15549
6儿子捡到同学银行卡 母亲进行教育后取 -
13963
7专访郎永淳(上集):让爱情回到原点 -
7793
8英国哈里王子陷“打猎门” 猎杀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