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就业潜力有待开发
“上班这一个多月来,最深的感触就是来公益组织就业是我正确的选择。”8月19日下午,在北京市东三环外某非公募基金会办公室内忙碌着的小惠告诉记者。
小惠是今年北京林业大学的毕业生,北京林业大学有着一批诸如“山诺社”、“爱心社”等在社会知名度颇高的学生公益组织,而小惠一直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所以在毕业时,很多同学们纷纷选择考公务员和进企事业单位,我却选择了进入社会公益组织。”小惠说。
近一两年来,向小惠这样进入社会公益组织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之外的承担社会和公共服务的非营利公益性机构,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蕴含的就业潜力非常可观。
一方面,是社会公益组织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严峻。面对这种局面,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当开发社会组织就业的潜力,引导高校大学生到公益组织岗位就业,以达到一种双赢。
社会组织就业潜力可观
民政部今年6月发布的《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3.1万个,这些社会组织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工商服务、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544.7万人。
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不久前发布的《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推算,除了正式在民政主管部门登记的组织外,以非正式登记的方式存在的草根公益组织大约还有75.9万个,此外还有25万个组织没有登记。这份报告推测“有超过1000万人在社会公益机构实现就业”。
“其实这还不够,按照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社会公益组织创造的就业机会可占城镇就业总量的10%。如此对比,我国这一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依然偏小,还有很大的潜力。中国社工协会儿童救助委员会的黄真平告诉记者。
“大量社会服务不再由政府提供,而交给社会组织来提供,这将为社会创造出大量的就业空间。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不要只将就业眼光放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应把目光放到社会组织领域!”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马宏曾表示。
事实上,在中国的社会组织领域,“要吸引大量的职业化、专业化的人才进入”一直是一种业内的共识和努力的方向。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数据显示,社会公益组织中人员构成专业化程度较低,并且优秀人才向企业或国外机构转移的流动率较高。该研究所曾提出,据国际经验,我国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将至少可提供3000万个就业机会。
具体到每一个社会组织,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当旺盛。《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的作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指出,公益慈善工作的专业技术性越来越突出,无论是募捐、统计、项目设计、资源分配、财务管理、组织人事、志愿者培训、评估监督等,都需要具有特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记者从NGO发展交流网的招聘信息栏目上看到,仅今年7月份以来,该栏目就发布了各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招聘信息近200条,每个组织招录的岗位从一两个人到数十人不等,其中甚至不乏月薪过万的岗位。
“作为业内人士,我们都很希望有更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能加入社会组织领域,补充新鲜血液,提升行业的素质。”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说。
各有需求却面临“对接错位”
引导大学毕业生去社会组织就业也被许多政协委员所关注。
在今年的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海洋大学校长潘迎捷表示,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之外的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非营利组织,蕴含的就业潜力非常可观。他建议“可以引导高校大学生到社会工作岗位就业”。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上海依法登记的各类社会组织共有9000多家,并保持着平均每年700家的增速,这完全可以提供颇为可观的就业机会。
无独有偶,在社会组织发展较为迅速的广东省,广东省政协委员王理宗今年也提交提案,建议给予社会组织在法律登记、税收等方面更多便利,以化解严峻的就业形势。
目前广东省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2万多家,已吸纳就业人员近30万人。鉴于此,王理宗建议给予社会组织在法律登记、税收等方面更多便利与政策倾斜。“政府可以与学校一起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工作知识的普及,并组织社会组织开展招聘会,重点引导大学生到各类社会组织中寻求职业发展机会。”王理宗建议。据他估算,按照2010年广东省社会组织要达到3.6万家的目标,按照每个组织吸纳2至3名大学生计算,至少可以解决7万至10万大学生就业。
充分开拓社会组织的就业潜力似乎成了一种共识和趋势。但事实却是,一方面社会组织面临飞速发展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却有上百万有着专业知识背景的年轻大学生为找工作焦头烂额却很少投身社会组织。这意味着供需双方之间要实现真正对接并非易事。
在北京召开的一场大型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上,百余家社会组织在自己的展台上方贴出了“绿色小手”的标志——这表示他们需要招募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会场上人头攒动,咨询者为数众多,真正登记求职的人却寥寥无几。
“整体待遇不高、激励机制亦不完善,严重阻碍了人才的进入。很多社会组织自身都往往会受资金短缺的困扰,使得他们难以持续有效地开展组织能力建设,整体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也难以得到提高。”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根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毕业的大学生中,只有2.3%进入了社会组织机构就业。虽然这个数据相比较2008年的1%增长颇大,但是,社会组织能否留住人才又是一个问题。
“相对来说,政府背景的公益组织和企业的非公募基金会待遇好点,对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草根社会组织人员流动性就非常大了。”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说:“要想社会组织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在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需要政府政策强力支持
在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吸纳就业方面,上海市无疑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早在去年6月,上海市政协十一届三十三次主席会议通过的《关于发展社区服务、培育社会组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建议案中就提出,社会组织发展将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极大空间。应该破解社区服务供应短缺难题,发掘社会组织这一领域的就业潜力。
这份主席会议建议案呼吁,一些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还没有转变,必须对社会组织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加大宣传力度,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创造条件,为社会组织承担满足需求活动留出足够的空间。
上海市政府部门也针对社会组织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专门提出多项措施加以推进和落实。
除了召开“社会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招聘会”外,上海市还出台《关于鼓励本市社会组织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为大学生拓展就业创业领域提供政策扶持。
根据《意见》,社会组织吸纳大学生就业和提供见习培训等,以及大学生或者社会力量以招聘大学生就业为主创办社会组织的,可享受多种优惠服务。政府部门也将优先向社会公信力强、吸纳大学生多以及由大学生自主创办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对于初创的社会组织而言,资金是生存、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为此,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多个方面提供免费或优惠举措,实行相关补贴。对创办期的社会组织按规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还可给予一定期限的房租减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社会组织吸纳就业人员16万多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专科占64%,硕士及以上占4%。该建议称,据此推算,上海市社会组织共吸纳大学生就业10万余人,社会组织发展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极大的空间。
“社会组织吸纳大学生就业,政府应该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提高社会组织领域就业人员待遇和身份认同,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吸纳人员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创造条件帮助社会组织吸纳更多人就业。”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生骆勇建议。
目前,吸引大学生到社会组织就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所重视。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表示,今年将首次招聘千名高校毕业生到公益性社会组织就业。
此外,为了吸引大学生到社会组织就业,深圳于去年推出了大学生公益实习计划。用福彩公益金为大学生提供每月1000元的工资,鼓励他们到社会组织实习。经过两期共半年的活动,参加该计划的100多名大学生有40%选择留在社会组织工作。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371884
1亚洲鲤鱼泛滥成灾 美工兵部队考虑对鱼 -
355650
2老太摔倒被小伙扶起后讹人 称你害我干 -
42896
3多省今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年轻夫 -
32839
4姐妹换夫:留守丈夫与妹妹生情 打工女 -
22759
5温州50多位胶鞋厂老板集体下河游泳推 -
15549
6儿子捡到同学银行卡 母亲进行教育后取 -
13963
7专访郎永淳(上集):让爱情回到原点 -
7793
8英国哈里王子陷“打猎门” 猎杀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