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穿越特旱区”总结(二):大旱揭开被遮蔽的贫穷

2010年04月06日 11:14
来源:凤凰网公益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走进大榔树村的一刹那,放佛回到了16年前生我的那个小村庄,又像是回到了5年前曾支教过的那所黑龙山小学……莫名地悲伤,无言地疼痛。当5年前在黑龙山小学支教时,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何11年过去了,我们的农村还是这样贫穷?而今,在大榔树村,同样的感慨,而这一次是16年过去了,我们的农村为何还是这样贫穷?

从云南旱区回来的5天里,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十几天没有乘坐的公交和地铁开始觉得有些陌生;已走到商场附近却没了逛街的心情;走在宽阔的马路上又想到那些颠簸的山路;而脑海中更多挥之不去的是这样几个场景:

石板房小学,女生宿舍里,几个女孩子每人端着一碗白米饭,就着桌上的一瓶辣酱。在学校吃的水她们暂时不用担心,但其中一个女孩子在担心家人,担心持续的干旱影响一家人的生计:家里吃的水要花钱买,而持续的旱灾导致庄稼无法播种,自己每周10块钱的生活费可能都会成为问题;

大榔树村,当问起一群六七岁的孩子最需要什么时,大家齐声喊完“水”后,突然传来一声“苞谷”,一个小男孩怯怯地说道。苞谷,是村民的口粮;

大榔树村,15岁的残疾男孩至今没有户口,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像一只小猫小狗蜷缩在堂屋的草垫上;

与大榔树村隔山相望的两个寨子,至今没有一条能通车的道路,村民吃水只能人背马驼。七岁的孩子要和哥哥一起赶着牛车走5公里的小河沟去挑水吃;

还有孩子们补丁摞补丁、短得遮不住脚腕、不知多久没有洗过的衣服;小女孩乱糟糟的头发;直到下午3点多还未能吃到午饭的孩子……

一个星期10块钱生活费,一个城市孩子一天的零花钱大概就有这么多;一个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却在为家里的口粮操心;一个15岁的残疾孩子至今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还有那些不通路的村寨……让很多人难以想象,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我们的农村还是这样的情景?我们的农村还有人为口粮担心?还有不通路的村寨?

而我在走进大榔树村的一刹那,放佛回到了16年前生我的那个小村庄,又像是回到了5年前曾支教过的那所黑龙山小学……莫名地悲伤,无言地疼痛。当5年前在黑龙山小学支教时,发出这样的感慨:11年过去了,我们的农村为何还是这样贫穷?这样而今,在大榔树村,同样的感慨,而这一次是16年过去了,我们的农村为何还是这样贫穷?农民为何还是这样艰难?农村的孩子为何还是这样凄苦?

在旱区采访时,同事感慨:缺水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贫穷!此话不假,在这场大旱面前,最缺水的地方往往是最偏远最贫穷的村寨,而最缺水的人家又往往是最贫困的。因为贫穷,村寨没有道路可通;因为贫穷,村寨没有自来水管道,有的只是一口水窖或水井,吃的水是地下水或天上雨;因为贫穷,没有足够的钱去买水吃,更不要说去买水浇地,作物绝收或无法播种,而后面临的问题就是缺粮;还因为贫穷,一部分村民不得已只顾眼前卖粮买水,再花高价钱买粮,陷入恶性循环……

常年靠天吃饭,使得这些村寨几乎没有任何基础设施,道路、水利、管道都没有。而他们常年吃的水,卫不卫生没有人在意过。只是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旱,让这一切被遮蔽的现实与贫穷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到达这些村寨,有时候分不清到底是贫穷还是旱灾哪个更严重?村民的家里大多家徒四壁,很多男劳力外出打工,留下的是老人、女人、孩子,还有门前的一条狗;学校里,学生们除了课本没有任何多余的教学设备和器材,孩子们唯一的乐趣是到山上去寻找春天,寻找一块石头……

不想对比城市里的另一番景象,只想在时间上对比,为何在我的记忆中,我们的农村16年来竟然是一成不变的贫穷!而我们所到的村子只是个别,全国还有多少个这样的村子?甚至更加贫穷?而如果没有这场旱灾,这些被遮蔽的村庄、被遮蔽的贫穷还要沉睡多少年?更让人悲观地是,其它无数个类似的村庄可能依然在被遮蔽着……

我们亏欠农村太多,亏欠农民太多,尤其亏欠那群孩子太多。

“穿越特旱区”云南行动组陈芳发自北京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公益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公益",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标签:大旱 衣服 再流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