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贫困地区不能把环保当鸡肋 最终遭国家“封杀令”

2009年08月06日 09:57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国家环保部的新闻发布会,将商洛推到了风头浪尖。

为此,商洛正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各项建设,以避免这个因贫穷急需突破发展的地区,最终遭受国家的“封杀令”。

面对实施环保事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上级的批评,商洛一些官员总感到有些委屈,他们透漏出这样的观念:在贫困地区搞环保本身就基础差、难度大,为什么对我们盯得这么死?资金、政策不到位,贫困地区的环保怎么做?更有甚者直言不讳:肚子没填饱怎么搞环保?

可以看出,在他们内心普遍认为,贫困和环保似乎是两个对立的领域。在贫困地区做这些环保事业,不如上些真金白银的项目来得实在,也能解决许多问题。所以,长久以来,贫困地区将环保当作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又不甘心的鸡肋,于是,面对环保问题,便习惯性产生等、靠、要、拖的思维方式,仿佛没有国家的帮助,环保就是天上楼阁。

然而,从“集团限批”到8个城市和5家电厂的黄牌警告,屡屡刮起的环保风暴向我们警示先发展、后治理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新环保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在这个时代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环保与发展并重,缺一不可。从区域限批,到暂停所有的国家各类资金,再到对辖区领导干部的任用,对事、对钱、对人三方面的处罚,更是对这个时代注入了意义深远的行为规范,有人将其总结为环保搞不好,一切都难搞好的新社会经济规律。

在这个大前提下,不管你想不想,愿不愿意,环保已经成为硬性指标,商洛此次面临的尴尬就是实证,它明确地传达出一个信息:即便是贫困地区,环保业已成为发展经济的“必修课”,谁忽视了它,谁就会受到惩罚。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贫困地区做环保事业,不可能像发达地区那样频频出现大手笔、大气魄,这就更需要贫困地区的官员以更积极、灵活的方式调动一切资源来完成,也需要调动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让环保和经济发展少出现些矛盾,甚至达到以环保促经济。

可以肯定,贫困地区在探索环保之路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一点,再不敢拿贫困作挡箭牌,再不能把环保当鸡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