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盖茨基金会第11轮探索大挑战落幕 一名中国申请者获奖

2013年11月21日 15:02
来源:凤凰网公益

11月21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今天宣布了第11轮探索大挑战(Grand Challenges Explorations,简称“GCE”)获奖人名单。来自全球2700个申请提案中,有81位佼佼者脱颖而出。值得称赞的是,在81位获奖者里,有一位获奖人来自中国。

中国获奖者:分子技术杀灭寄生虫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的周金林博士是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获奖人。他的申请是对抗与人类和动物共同的敌人——蜱虫。周金林博士希望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干扰蜱虫体内的重要基因表达,达到直接杀死蜱虫目的。蜱虫俗称壁虱、草爬子等,是一种动物体表常见吸血寄生虫,也叮咬人,其叮咬引起的传染病能够导致动物和人致死。“现在主要使用化学杀虫剂对付蜱虫,容易产生抗药性,且残留物会对食物安全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周金林博士介绍,他的设想是利用特定双链RNA,锁定并沉默蜱虫体内的一到两个重要靶基因,直接将其杀死。

探索大挑战: 鼓励试错与创新

总金额达一亿美元的“探索大挑战” 是盖茨基金会全球健康领域的项目之一。面向全球征集并资助大胆而非传统性的研究计划,旨在探索和发现突破性的创新方案,从而帮助应对那些给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最大伤害、却很少为人所关注的重大疾病、健康以及发展问题。该项目启动于2008年,为期五年,每年两轮。每轮都会针对若干全球健康领域的特定题目征集创新方案。方案一旦入选,即可获得盖茨基金会十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试错”。

盖茨基金会驻华代表叶雷博士表示:“探索大挑战项目鼓励跨学科创新和大胆尝试,基金会愿意承担各种创新尝试的风险,因为我们相信哪怕10%的创意可以成功,也有可能对人类健康和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中国有非常多富有创新思想的优秀人才,我们热切地希望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申请。在此,我们很高兴又一位中国的研究人员从来自全球的2700个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盖茨基金会即将在2014年3月启动第13轮探索大挑战。 

部分获奖介绍:

挑战一:改进社会公益领域的数据互操作性—当今世界里充斥着数据。大部分企业竞相将数据用于其商业活动;但对于许多公益织来说,利用数据仍然存在很多障碍。本次挑战希望找到一种创新的方法,将同一领域或在同一地区的多个组织所提供的数据汇集起来,从而提高数据(impact data)的易用性和使用效率,进而更好地跟踪项目绩效。获奖者代表包括:

·美国NetHope公司的Gisli Olafsson项目小组致力于改善紧急情况下的人道主义信息管理,如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人道主义信息管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及时把危机信息快速、可靠地发送到正确的地方。

·美国发展门户网络基金会(Development Gateway)的Wayan Vota项目小组致力于将由公民和政府部门产生的数据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互动界面,使普通公民可以方便使用这些数据,从而改善他们的社区。他们的项目将专注在内罗毕三个贫民窟里的教育问题,并邀请当地社区和政府的参与。

[责任编辑:侯力新] 标签:盖茨基金会 探索大挑战 创新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公益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公益",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