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第五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即将在京召开

2013年11月06日 09: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马海燕

中新网北京11月5日电(记者马海燕)非公募基金会在中国出现近10年,已显示其“探路者”和“评估人”的独特作用,但仍需提升行业自律,建立各类行业性支持组织或平台。

第五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将于11月14日至15日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今日表示,中国2004年以来出现的非公募基金会数量已超过2000家,年均增长率高达30%,在经历了中国关键的“社会建设”近10年后,需要总结反思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态,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建设中扮演什么角色,这正是这一论坛要回答的问题。

康晓光受论坛组委会委托发布了一份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自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以来,社会建设越来越多得到关注。社会建设的根本是建设社会的自主性、自治能力,非公募基金会迅速发展,资金优势及自主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社会建设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认为,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领域主要有五个:一是改善民生,非公募基金会在教育、医疗、环境、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以及文化艺术、体育等民生领域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二是协调群体关系,三是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四是推动公众参与,五是构建社会价值观和理论。

而现在大家看到的大多是第一个领域,这说明中国的非公募基金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非公募基金会主要通过直接运作和合作两种方式运行。基金会既是资金筹集者,又是资金使用者和项目执行者,对较为大型的基金会而言,直接运作往往意味着压力;从长远看,合作将是一种有利于非公募基金会高效利用资金的途径。

报告认为,非公募基金会出现近10年,在拥有相对独立的价值观、较为个性化的关注点和针对性、在运作和管理上更为灵活和现代等方面已经显示其独特作用,未来更要构建一个崭新的发展蓝图,包括肩负第三方希望,成为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带领中国基金会走向现代基金会,走向国际社会等。

康晓光建议,非公募基金会需有长远立意、超前视角,扮演推动社会进步的催化剂角色,还要提升行业自律,这是非公募基金会走向卓越的基石,同时需要政府降低其注册门槛,加强对其监管,改革现有税收制度,通过评级和平奖进行激励,鼓励社区基金会产生。(完)

[责任编辑:刘柏] 标签:非公募 社会建设 基金会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