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型城镇化内涵和特征
段学慧
我国当前正在追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而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克服传统城镇化的弊端,明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逐步放宽,城镇化速度进一步提高。但是,城镇化过程伴随的是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和城市病的不断积累。特别是快速城镇经济发展与人口集聚对区域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一系列严重城市环境问题相继出现,各地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建设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矛盾愈演愈烈。我们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仍是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问题。要克服这些弊端,明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尤其是把握好可持续发展这一内涵和特征,已成当务之急。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以人为核心,立足于人的需要,充分改善民生。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要在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基础上,以农村城镇化为重心,提高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加强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是以产业为支撑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要以信息化为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还是正确发挥政府作用的城镇化。要创新制度,控制人口城镇化速度。提供城乡均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控制国土开发强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国土利用效率,避免城镇化“摊大饼”格局。做好规划,按照产业结构和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使空间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新型城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的不可持续性集中表现为“城市病”,即交通拥挤、环境恶化、贫富分化等。传统城镇化是建立在传统工业化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化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为特征。因而,作为产业支撑的传统工业带给城镇的必然是环境恶化。城市发展的无序扩张带来了人口的膨胀和小汽车剧增,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化。如果任由“城市病”发展,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因此,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新型城镇化。要完善大中小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尤其是要提高城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适当控制小汽车数量,缓解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形成大中小城市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有效预防城市病,建设和谐宜居、绿色低碳、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371884
1亚洲鲤鱼泛滥成灾 美工兵部队考虑对鱼 -
355650
2老太摔倒被小伙扶起后讹人 称你害我干 -
42896
3多省今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年轻夫 -
32839
4姐妹换夫:留守丈夫与妹妹生情 打工女 -
22759
5温州50多位胶鞋厂老板集体下河游泳推 -
15549
6儿子捡到同学银行卡 母亲进行教育后取 -
13963
7专访郎永淳(上集):让爱情回到原点 -
7793
8英国哈里王子陷“打猎门” 猎杀水牛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