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宗馥莉:公益应成为新生代的价值观


来源:凤凰公益

人参与 评论

16日,馥莉基金会创始人宗馥莉在参加中国慈善论坛时指出,应该要让公益变成企业家或者青年人的一种内在的价值观,并提倡一种建构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社会主流公益观,使得青年一代可以通过从事公益事业,让改变社会的梦想成为可能,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16日,馥莉基金会创始人宗馥莉在参加中国慈善论坛时指出,应该要让公益变成企业家或者青年人的一种内在的价值观,并提倡一种建构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社会主流公益观,使得青年一代可以通过从事公益事业,让改变社会的梦想成为可能,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孵化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一批新生代自觉献身公益慈善,例如自愿地保护环境和社会,关注文化和教育等。”

从2007年的“馥莉慈善基金”开始,到今年成立“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宗馥莉一直坚持将“自强”的公益理念渗透进每一个公益项目中,她说,“对于贫困学生助学行为,我们的模式是‘一年助学金+三年企业实习’,这与目前大部分助学金四年一站式帮扶的方式很不一样。我们觉得助学不是简单的仗义疏财,更不是对贫困学生的怜悯和施舍,而是帮助有向上之心的学生摆脱贫困环境约束而提供的启蒙和助力。‘让受助者自助’是‘自强’精神在助学金项目中的直接体现。”

据了解,从2007年馥莉慈善基金资助的第一批大学生开始,7年中,不仅帮助294名大学生再次重返大学,也为92名受助学生提供了在宏胜的岗位实习锻炼,让学生们在岗位实习中赚取下一年的学费,凭借自己双手收获了劳动的果实。

年轻人要成为多元化中的一个主体

公益和慈善的区别是什么?简单地说,慈善是公益的一部分,公益包含了慈善。曾有专家释意,慈善是基于对弱势群体的施舍和救助活动。而公益,则是建构起社会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公益中强调人人平等,人人皆可为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鼓励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到公益慈善中去,青年人作为其中的一个主体,应该成为这个新时代有力的推动者,即通过公益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改变社会的理想。

正如宗馥莉所想,像她这样的一代的年轻人应更致力于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将大量的财富贡献给“慈善”,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创新和努力,多渠道、自发地去做慈善。

同时,公益活动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的救济上面,环境保护、在生活上帮助老弱病残做力所能及的事物,甚至对公益概念的宣传从而影响和呼吁身边的人也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来,都是公益的一部分。

浙江馥莉基金要做公益的“引路者”

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一直倡导的“引路”公益所坚持的理念。引路,引的是人,让更多的人认同正确的公益思想,并踏上共同的道路上来,公益之路就会越行越宽。因此,在馥莉慈善基金会的各个公益项目中,对“人”的关注最多:成立浙江大学馥莉食品研究院,培养能够带领中国食品行业更上一层楼的高端复合人才;成立西安交通大学馥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发掘中国食品机械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和行业领军人才;我们推动青少年食品安全科普教育行动,更是希望从少年儿童一代开始,去改变传统的食品营养与健康理念。未来,馥莉慈善基金会影响的“人”可能还会继续扩大至青少年父母、扩展至农村儿童。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认同公益理念,壮大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让公益成为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

目前在中国做公益的现实是“很难”,因为公益事业发展还很不健全,比起美国我们差距很大。光从数量上看,美国有12万个基金会,中国只有三千多个,但是现在正在成长的过程中。

在宗馥莉看来,应该要让公益成为一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西方过去也是靠宗教的力量,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更重视‘人’这一主体,如果让公益变成企业家或者青年人的一种内在的价值观,使之形成一种组织或团体,通过各种渠道自发地去做慈善,让‘小宇宙’的力量不断去影响身边的人,这或许会超越宗教的力量。”

宗馥莉说,而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孵化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一批群体企业家或青年人自觉献身公益慈善,例如自愿地保护环境和社会,关注文化和教育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国还是缺乏公益慈善的人才,特别是专业的人才。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有两百多所大学有公益慈善的专业,而在中国只有北京师范大学有一个研究院。所以为了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快速并可持续地发展,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专业慈善公益人才来作为支撑。“我们是否可以在国内建立慈善大学或者开设慈善专业的课程,让更多有志于慈善事业的青年人打开一扇大门。”宗馥莉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侯力新]

标签:公益 公益项目 引路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公益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