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益调查:网络“诈捐”谁之过?


来源:凤凰网公益

近日,河南农村三岁女孩小凤雅事件引起网络热议。小凤雅母亲杨美琴在个人求助平台水滴筹为小凤雅筹款,网友质疑杨美琴所得善款数额、挪用所筹善款,并没有专款专用,小凤雅一家被卷入“诈捐”风波。

小凤雅事件

近日,河南农村三岁女孩小凤雅事件引起网络热议。小凤雅母亲杨美琴在个人求助平台水滴筹为小凤雅筹款,网友质疑杨美琴所得善款数额、挪用所筹善款,并没有专款专用,小凤雅一家被卷入“诈捐”风波。后来经过记者采访和当地公安的证实,澄清了善款只有3万余元,而非“总共15万元”,钱也基本用在了小凤雅的治疗上,其家人将剩余款项捐赠给当地慈善总会。经过此次事件,再度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求助平台监管责任的关注。

如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达,越来越多无力承担医药费的患者选择网络个人求助筹款。而个人求助平台简单易用、发布求助信息门槛低、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筹款效果好且成本低,也确实帮到了很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但目前,个人求助平台发展并不完善,由于监管、审核等工作不到位,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敛财工具。

近日,有媒体实测三大个人求助平台,发现用伪造的诊断证明及住院证明可轻松通过三家平台的审核,并最终成功提现。这一事件使公众对个人求助平台的内部审核机制是否合理提出质疑,网友表示,平台监管、审查不到位,没有做好网络平台所发布求助信息真实性的把关,当然筹款平台有直接责任,但造成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多方面,仔细分析不难发现。

首先网络个人求助平台本身属于新生事物,处于发展阶段,监管、审核等机制有待完善,网络募捐平台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弊端,平台无法保证求助者信息的真实性,对求助者的善款使用情况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募捐过程中信息公开制度也并不完善。应建立网络个人求助平台、民政部门、医院、医疗报销单位的沟通机制。网络募捐平台针对求助者信息的真实性应当联系民政部门、医院等部门核实求助者信息的真实性,应当在审核求助者信息或筹款数额时应当征求医院意见,用以确认求助者的治疗费用,确定合理筹款数额。同时平台要及时将医院提供的关于病人治疗情况、费用使用情况等必要事项通过平台及时公布。网络个人求助平台在求助者在医疗报销、单位报销完成后应当将相应情况予以公示。多余善款由慈善组织统一管理。

其次,为何会买到盖有三甲医院印章的伪造住院证明?记者在网上搜索“代开病历”立即显示了十页内容,不用点开就可以看到各地区、各式各样的病历代开“服务”,并且可以根据需求制作并提供假病历、诊断证明及入院证明等。如果没有医院提供的虚假病历这一要素,这一事件将不会发生,而医院代开病例的灰色收入链条,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政府部门可定期对网络个人求助的公示情况、善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让网络个人求助平台成为法外之地。可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定期评选出优秀的网络个人求助平台或网络个人求助组织。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一个系统、健全的法律体系。

捐款者的辨别能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对筹款发起者可能并不了解,觉得可能真的需要帮助,就直接在平台上对筹款者进行爱心捐赠,如果加强辨别能力,捐款前跟相关平台进行信息核对,及时分辨出筹款者信息是否真实,也能有效预防网络“诈捐”现象的发生。

对此,《公益时报》联合凤凰网公益和问卷网推出益调查:网络“诈捐”谁之过?

[责任编辑:马明月 PP002 ]

责任编辑:马明月 PP00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公益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