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还原真实的雷锋:受条件所限有些照片是摆拍
在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3月5日”与一个名字紧密相连——雷锋。在2014年“学雷锋日”来临之际,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走访多地,独家对话五十多年前与雷锋有过接触的当事人,求证调查。” 雷锋在鞍钢工作时期的工友张建文也对记者回忆:雷锋的这件皮夹克是他从寄卖商店买的旧货。
雷锋一天能捡300斤粪?
真相是“连土带粪”重300斤
1961年2月15日,雷锋的日记中记述道:“今天是大年初一,全连的同志都高高兴兴地到和平俱乐部看剧去了,我呢?为了在春节期间给人民做一件好事,吃过早饭后,我背着粪筐,拿着铁锹到外地拣粪,大约拣了300来斤粪,我送给了抚顺望花区工农人民公社……”
一天能捡300斤粪?在今天引发了质疑和猜测。有网友提出,基于常识判断一天捡粪300斤的描述,是不是有夸大、夸张的成分?
真相如何?褚士奇说,当时此地遍地是马车,路面上马粪很多;乔安山回忆,雷锋在日记中所描述的抚顺望花区当时是城乡接合部,道路上随处可见马、牛等牲畜,雷锋捡的主要是牲畜的粪便,他比划着说:“你说连土带粪,300斤的粪那会儿能有多少啊?也就这么大的土篮。一个土篮也得100多斤,几个土篮不就300多斤么,正常现象!”
褚士奇还特意带记者找到了日记中提到的望花区工农人民公社的旧址,公社早已经搬离,但周围还是可见大片农地,和碎石子铺设的土路。唯一不同的是,当年牲畜满街的现象,在相隔五十年之后,着实已无法想象。“我快六十岁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对拾粪都不陌生。”褚士奇说。
■声音 茫茫人海,总有默默奉献的温馨
为什么这些年来,对雷锋事迹会有这样一些声音呢?
陶克在报道采访有关雷锋事迹的这十几年中,记录和走访了142位和雷锋接触过的亲历人。在撰写《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一书过程中,他反复思考这些疑问究竟缘何而起。
“我觉得有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年代久远。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理解在我们的历史上出现过这样的一个善良人物。
第二,我们对雷锋的宣传还是停留在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环境下表达的词句、选择的事情和人们现在的情感,在接受上有隔阂有差距,这也容易产生误解。
第三,也不排除个别人想用颠覆历史、颠覆典型的办法,来打掉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如果一个民族崇拜的英雄都是假的,那就等于这一个时代被否定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社会急剧转型带来复杂变化。雷锋和他的事迹,也在思潮的不断更替中,呈现多角度读解。不能否认,雷锋是在特殊历史阶段涌现出来的一个先进典型,后人看待雷锋,不能脱离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但是,在雷锋的身上,有一种精神力量,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始终作为中国人的价值座标,温暖人心,激励人心。
在今天,我们也许很难像雷锋那样纯粹地为他人而活着,但仍要记住,茫茫人海,有默默奉献的温馨,也有一呼百应的力量,只要相融相通,相扶相持,就能惠及他人,温暖世界。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公益官方微信
图片新闻
视频
-
台球女神车侑蓝代言游戏拍写真
播放数:42198
-
《真人快打》电梯里的恶作剧
播放数:86526
-
暴力萝莉360度无死角卖萌
播放数:132668
-
性感女模扮九尾狐阿狸魅惑众人
播放数:4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