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娱乐化和眼泪是浅薄的公益


来源:北京青年报

人参与 评论

继选秀和明星真人秀之外,公益类节目在2014年迎来了一个小高峰。公益节目多了,自然对提升社会正能量有利,不过,如何传递公益的力量却需要电视媒体人仔细研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曾经指出,“公益类节目中,最温暖的价值其实就在于其关爱普通人,关爱底层生活。

继选秀和明星真人秀之外,公益类节目在2014年迎来了一个小高峰。除了央视正在播出的寻人节目《等着我》,北京卫视《私人订制》、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第七季、广西卫视《第一书记》等节目纷纷上档。公益节目多了,自然对提升社会正能量有利,不过,如何传递公益的力量却需要电视媒体人仔细研究。

某公益节目曾经引入PK制加强竞技性。公益项目人集体站在台上,通过陈述项目情况、相互质询、评委提问等环节,淘汰对手,获得公益资金。还有节目借鉴益智游戏,项目人通过答题逐级闯关获得资助,答题越多,所获越多,相反则会被扣掉“相应分数”直至出局。以上两种情况,决定受助人能否受助的都不是困难大小,而是受助人参与节目的能力,这不但与节目本身倡导的公益背道而驰,更不利于社会公益意识的提高。

除此之外,大多数公益节目存在的问题就是“贩卖”悲情:主持人哽咽着讲述受助人的不幸,他们居住在偏远的农村,个个家境贫寒又自强不息,只要有爱心人士的一点点捐助,他们就能吃饱穿暖,从此过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日子,现场配以煽情的背景音乐,镜头转换,观众个个热泪盈眶……类似的悲情故事自然会触动人心,不过这种触动往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为对于社会底层而言,苦难一定是存在的,而当“苦难”成为习惯性“卖点”时,触发的爱心也会日渐麻木和枯竭。最终公益节目也只会变成一场展示“谁比谁更苦”的竞赛,当真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曾经指出,“公益类节目中,最温暖的价值其实就在于其关爱普通人,关爱底层生活。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忘记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价值,就是鼓励个人的能力发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一个好的公益类节目,应该是一个把关爱和激励共同结合起来的节目。比如同样助学,也许一张孩子们在尘土飞扬的一小片空地上追逐篮球的照片会比主持人大段的描述孩子的不幸更为感人,因为展示快乐远比展示悲情力量强大而且含义丰富—很多时候,打动人心的,其实就是我们对于平凡日子里那点对“美”的追求。

所以,公益节目其实可以不借助娱乐的力量吸引观众,但这需要电视人的创意和智慧,把其真实的、自然的一面和创意、积极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让节目能够走进观众的心里去。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侯力新]

标签:节目 公益类 娱乐化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公益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