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最具爱心内资企业:宝钢集团
2010年04月07日 20:09凤凰网公益 】 【打印共有评论0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系依法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系依法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宝钢重视环境保护,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冶金行业第一家通过ISO14001环境贯标认证的企业,也是中国冶金行业和上海市首家获得“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的企业。

案例:勇于挑战 支持国家极地科考

1985年2月中国南极长城站落成,同年9 月,宝钢建成投产。宝钢与中国的南极事业,可谓“同年问世”,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众所周知,南极作为地球上一个特殊的区域,其资源丰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各类信息,在政治、经济、科学和军事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极地科考事业对民族振兴,国家强盛有着重要的意义。二十余年来,宝钢始终高度关注并积极支持科考事业,不仅向南极科考站捐赠了多处彩板建筑,而且数次派员工前往严寒极地承担科考站的建设任务,充分体现了宝钢的社会责任感。

1、宝钢长期支持中国南极科考事业

1993年,宝钢自主研发出第一代彩钢产品:聚脂彩涂板,同年就使用在长城站的食品栋、考察栋两座建筑上。1996年,人类在南极建造的第一幢完全用于生活服务的彩钢楼“生活栋”建成,使用的也是宝钢彩涂板。十余年来,这3幢建筑经受住了酷寒、烈风、暴雪、强紫外线辐射等恶劣气候影响,甚至连建筑混凝土都严重腐蚀的情况下,宝钢彩钢板仍鲜艳如初,没有产生脱漆和锈蚀现象,被国外专家誉为菲尔德斯半岛“一枝花”。

2001年4月16日,宝钢宣布无偿为长城站设计,建造一座发电楼“宝钢楼”,同年11月,8位宝钢职工远赴南极参与安装施工。他们克服困难,仅用72天时间就以一流的质量建起了被誉为“南极最漂亮建筑”的长城站宝钢楼,比计划提前18天。2002年2月21日,宝钢楼举行落成仪式,时任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题写楼名。“宝钢楼”由宝钢自行设计、生产、安装,集美观与实用为一体,是长城站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全世界惟一一座以钢铁企业命名的极地建筑。

从“宝钢楼”开始,宝钢与中国极地科考更为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宝钢也由此出现了一支专赴极地和其他特殊环境施工作业的“宝钢突击队”。

2007年11月12日,以宝钢突击队为主、会同国内相关单位组成的一支建筑施工队,随同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奔赴南极,执行长城站、中山站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更新改造任务。他们在长城站新建了一幢两层共1000平方米的科研综合楼,科考站储油系统也全面更新,此次改造大幅度增强了中国极地科考的基础设施和生活保障水平。

2、肩负责任,接受新的挑战

2008年10月,宝钢在“雪龙号”科考船专用码头上宣布,宝钢将援建中国首座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其中一期工程完成236平方米的生活区建设,宝钢将捐赠主体建筑主材,由13名宝钢员工组成的宝钢突击队再次承担此次建设任务,他们将在短短的20天左右的施工时间窗口,完成110吨钢结构的制作安装任务。

建设背景

在南极科学考察中,占据极佳科考位置的“四点”最为世人瞩目,即磁点、极点、冰点和高点。前“三点”相继由美国、法国、前苏联建站,而留下的海拔4087米上的冰穹A地区这一高点,在昆仑站之前没有一个国家在此建站。南极冰穹A地区空气稀薄,年平均温度接近零下60摄氏度,含氧量仅为内陆的60%左右,被科学家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国力不断强盛,南极科学考察事业不断发展。2008年,中国决定在“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南极冰穹A”建设中国科考昆仑站。昆仑站站区设计总面积558.56平方米,目前建成的昆仑站主体工程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同样规模的彩板房如果建在上海,宝钢金属这些能工巧匠们不出一周就能完成。极地建房与陆地建房有着天壤之别,宝钢人从耐高寒、耐辐射的新型钢材研制、物料加工、现场预组装到昆仑站最终落成,前后总共花了一年多时间。

“不可逾越的三道坎”

由于极端的气候条件,要极地建站,除了技术、材料上的困难,宝钢突击队将士必须越过三道“坎”:即在“白色大沙漠”上千里大运输、挑战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恶劣气候和在南极冰穹A地区4000米厚冰层状态下的施工。

千里大运输:2008年10月20日,宝钢派出的13名员工登上“雪龙号”,开始了远赴南极建设“昆仑站”的征程。经过近两个月的航行,他们抵达南极中山站。稍适休整后开始全力向冰穹A冲刺。冰穹A海拔4000多米,距南极“中山站”1250余千米。宝钢员工和海洋局内陆队员紧密合作,仅靠8辆雪地车,拖着40个雪橇,带着必备的油料和给养,以及大量的施工设备,总重量570吨,顽强地向冰穹A挺进。期间,他们遭遇了在冰盖上雪地车抛锚无法修复等许多难以想象的挫折,以挑战极限的勇气战胜了风暴、严寒,抵御了强紫外线辐射,最终全部安全抵达目的地。2009年1月9日,沉静了数千年的南极冰穹A地区,被一群无所畏惧的人“惊醒”,中国科考昆仑站在没有鞭炮、没有彩旗的冰盖上正式开工建设。

挑战恶劣天气:在“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南极冰穹A”上,宝钢突击队员每天与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抗争。许多人开始有高原反应:脸上出现浮肿,手上生出倒刺,指甲上的肉往里抠,到处都是冰雪,没有一点绿色,心情也变得异常烦躁。甚至连从国内带去的食品,其外包装也开始膨胀。站在室外,嘴里哈出的气,不一会就在眉毛、胡须上结成冰,人动一动就要喘粗气。此外,随着海拔高度不断上升、大气温度和大气密度不断下降,南极冰穹A地区只有0.5个大气压,比上海少了一大截。因此,许多人无法正常入睡,即使入睡了也时常半夜惊醒。在这样一个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存都成了问题,何况还要建设昆仑站。

施工难:在现场环境恶劣,海拔高、气温低,现场机械设备匮乏的情况下,已经计划好的建设工期被迫一拖再拖。为了保证按期建成昆仑站,突击队员改变施工方式,一旦遇到有利的天气,就连续施工16个小时以上。队员们在与时间赛跑、与严寒抗争。根据内陆站选址环境参数报告,突击队采用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卡特车先在松软的雪面上纵横向方式来回碾压,使雪面达到硬实状态。然后用雪地车在卡特车碾压后的雪面上再进行纵横向方式来回碾压,使密度上硬实感达到最佳效果。最后在碾压后的硬实雪面上需要放置钢结构基础板的位置用木跳板纵横向找平。

2009年1月27日,昆仑站胜利建成;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给中国南极考察队的贺电中指出,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必将拓展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的领域和深度。这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南极奥秘作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

从宝钢1993年第一次将彩涂板应用在南极长城站到昆仑站一期工程,伴随着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的成长,宝钢切实履行着作为中国最大钢铁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南极科考事业研发、生产、提供的高端钢铁精品,经受住了恶劣天气的考验,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科考事业,而且提升了宝钢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形象。目前,在新疆阿拉山哨所、黑瞎子岛、都江堰地震灾区等地都能看到宝钢彩板房的身影。

2009年10月,第26次南极科考队即将启程, 13名宝钢员工组成的宝钢突击队再次整装待发,继续着与南极的不解之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公益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公益",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毕威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