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救援-废弃渔网回收再造与传播项目《一网无弃》入围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5公益盛典年度公益创意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野生救援-废弃渔网回收再造与传播项目《一网无弃》入围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5公益盛典年度公益创意

行动让美好发生。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5公益盛典四大奖项入围名单于10月30日正式揭晓,野生救援-废弃渔网回收再造与传播项目《一网无弃》入围年度公益创意。“最具人气奖”网络投票自即日起至11月10日18:00,在“凤凰网公益频道”官方微信开启。

本届公益盛典以“十年答卷 扎根的力量”为主题,致敬那些点亮希望、步履不停的公益星光与行者。评选自8月19日正式启动,通过组织机构、个人自荐和专家推荐团推荐的报名方式,组委会共计收到736份报名资料。

围绕创新性、专业性、持续性、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等几大维度,80个报名者(每类奖项入围20个候选)最终入围,继续角逐年度四大公益奖项——年度十大公益人物、年度十大公益项目、年度十大公益创意、年度十大公益企业/机构。最终获奖者将通过评委会打分评出,于12月6日举办的颁奖典礼上正式揭晓。现场还将颁发“乡村振兴行动奖”“抗洪救灾行动奖”“友好型城市推动者”“ESG行动案例榜”等。

行动者联盟2025公益盛典评选由凤凰网主办,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提供联合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红十字国际学院提供学术支持。

以下公示内容,引自入围方提报的材料:

一、关注的公益领域:

海洋保护

二、项目简介:

废弃、遗失或以其他方式丢弃的渔具(以下简称为“废弃渔具”)所引起的海洋垃圾问题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估计,十分之一的海洋垃圾是废弃渔具。这些漂浮在海中或沉入海底的废弃渔具变成了“幽灵渔网”,不仅直接威胁海洋动物和渔业资源繁衍,也破坏珊瑚礁、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降低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并直接影响全球数千万人的生计和福祉、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

野生救援废弃渔网项目邀请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黄轩和野生救援海洋守护者张雨霏共同参与拍摄了国内首部幽灵渔网主题系列微纪录片《一网无弃》。该项目致力于通过创新传播和多方协作解决海洋废弃渔网污染问题。以"让渔网回到岸上,并赋予它们新使命"为核心理念,旨在推动建立渔网回收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项目愿景是在十年内通过"一网无弃伙伴计划"带动行业变革,实现中国近岸幽灵渔网减少50%,废旧渔具丢弃量减少80%的宏伟目标。项目具有显著的公益价值,不仅直接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幽灵渔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还通过艺术再造和创新传播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推动绿色消费行为。

项目亮点突出:首创国内幽灵渔网专题纪录片,开创"艺术+环保"的沉浸式展览模式,构建了跨界的伙伴行动网络,并实现超4亿人次的广泛传播。

三、推荐理由:

创新性:项目以“4R”(Reduce, Recycle, Reproduce, Reuse)为核心策略,拍摄了国内第一部专门关于幽灵渔网和废旧渔具回收再造的系列纪录片《一网无弃》,该项目系统性地构建了从源头减量、回收到再利用的闭环体系。创新性地引入“艺术+环保”模式,通过微纪录片、艺术展览、明星公益大使等方式,将废弃渔网议题推向公众视野,推动环保理念时尚化、主流化,提升社会参与度。

专业性:项目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等权威单位指导下,确保了议题的科学性与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纪录片拍摄深入渔业社区、海底打捞现场与再生工厂,真实展现了从回收到再造的全产业链条;同时,与蓝丝带、亿角鲸等专业机构合作开展海底清理,确保了创意落地执行的专业水准。

影响力及公信力:项目邀请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黄轩和野生救援海洋守护者张雨霏共同参与拍摄,通过权威媒体传播和跨界合作,获得182家媒体报道,其中省级/央级媒体发布57条,新华社专访浏览量达40万。项目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指导下开展,与蓝丝带、亿角鲸等10余家专业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海洋保护工作。户外广告线下曝光量达4.47亿人次,切实提升了公众对幽灵渔网问题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持续性:项目通过构建"艺术+传播+伙伴"可持续模式,实现长期影响力。2024年起开展全国艺术巡展,已在北京、万宁、三亚等多城市展出,2025年持续与遇见博物馆合作新展,并邀请海洋守护者陈星旭直播科普,保持公众关注度。同时发起"一网无弃伙伴计划",联合10余家机构承诺十年行动目标,目前已开展一场线下打捞废弃渔网活动,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微纪录片、新媒体等多元传播,持续推动渔网回收体系建设和公众参与。

项目效果:项目在2024年成功制作并传播了4集微纪录片,全网互动量近47万。线下艺术巡展覆盖北京、万宁、三亚等城市。更关键的是,该创意成功推动了社会对“幽灵渔网”议题的广泛关注,在2024年率先开创了国内幽灵渔网治理的公益新模式,引发了行业示范效应,切实带动了渔网回收、社区参与和企业合作,为解决海洋废弃渔网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扩展的创新传播范本。

四、主要事迹:

野生救援废弃渔网项目邀请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黄轩和野生救援海洋守护者张雨霏共同参与拍摄了国内首部幽灵渔网主题系列微纪录片《一网无弃》,节目播出后优酷站内峰值热度超过3000,全网传播总量1.01万条,互动声量46.96万次,触达用户超1.7亿人次。我们成功发起"一网无弃伙伴计划",首批吸引亿角鲸、蓝丝带等10家机构加入,共同承诺十年内推动中国近岸幽灵渔网减少50%。项目创新策划保护海洋艺术展,利用回收渔网制作艺术品,在北京、万宁、三亚等地巡展,2025年持续与遇见博物馆合作新展,并邀请海洋守护者参与直播导览。项目户外广告覆盖全国15个省202个城市,总曝光量达4.47亿人次,切实提升了公众对海洋塑料污染的认知,推动了渔网回收再利用的实践进程。通过多方联动,我们构建了可持续的海洋保护行动网络,为治理海洋塑料污染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同时,在2025年7月,野生救援联合计划伙伴举办了一场废弃渔网打捞,组织13名潜水员,耗时两天、潜水打捞出约100公斤废弃渔网。这些工作不仅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