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城市支教入围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5公益盛典年度公益创意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美好城市支教入围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5公益盛典年度公益创意

行动让美好发生。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5公益盛典四大奖项入围名单于10月30日正式揭晓,美好城市支教入围年度公益创意。“最具人气奖”网络投票自即日起至11月10日18:00,在“凤凰网公益频道”官方微信开启。

本届公益盛典以“十年答卷 扎根的力量”为主题,致敬那些点亮希望、步履不停的公益星光与行者。评选自8月19日正式启动,通过组织机构、个人自荐和专家推荐团推荐的报名方式,组委会共计收到736份报名资料。

围绕创新性、专业性、持续性、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等几大维度,80个报名者(每类奖项入围20个候选)最终入围,继续角逐年度四大公益奖项——年度十大公益人物、年度十大公益项目、年度十大公益创意、年度十大公益企业/机构。最终获奖者将通过评委会打分评出,于12月6日举办的颁奖典礼上正式揭晓。现场还将颁发“乡村振兴行动奖”“抗洪救灾行动奖”“友好型城市推动者”“ESG行动案例榜”等。

行动者联盟2025公益盛典评选由凤凰网主办,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提供联合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红十字国际学院提供学术支持。

以下公示内容,引自入围方提报的材料:

一、关注的公益领域:

流动儿童关爱

二、项目简介:

公益理念:以文化精神引领公益项目,以公益方式促进社会

愿景:从中华文化汲取能量,保持身心健康,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目标:聚焦中低收入流动儿童“陪伴缺失”核心困境,以“服务学习”为纽带,构建“多方协同、在地赋能”的儿童支持体系,解决流动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弱、社会交往能力弱、知识视野狭窄等问题。

公益价值:双向赋能——既为流动儿童提供语言表达、社交能力和知识视野提升的场景,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社会认知、提升专业素养。

项目亮点:1.项目精准聚焦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流动儿童“陪伴缺失”核心困境,打破传统支教“单一知识补给”局限,针对流动儿童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知识视野三大差距,设计“一对一对话+绘本共读+集体游戏”等组合方案破解其痛点;2.项目以“高校服务学习课程+社区志愿服务”双轮驱动,搭配高校专业导师与社区在地导师,保障服务专业性;3.项目激活了社区广场、边角空间,构建了“流动站点(周末加油站)+固定营地(品格成长营)+日常乐园(好玩社区)”全场景服务,并培育在地组织实现可持续运营。

资金规模:依托敦和基金会资源投入及合作资源,累计投入超130万元,保障服务覆盖、专业研发与在地培育。

项目效果:

1.获2024年杭州市上城区“年度优秀慈善项目”,在2024年全国民政困境儿童权益保障会上展示项目理念,2025年获新华社参访报道;

2.家长反馈儿童从“沉默独处”转为“主动社交”;社区从“被动配合”转为“主动参与”;项目落地街道将项目列为2025年重点工程;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6所高校将项目纳入必修/选秀课程;

3.项目开展2年来,已开展活动301场,499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超6000小时,直接受益流动儿童2449人,占社区3~12岁流动儿童32.8%,累计服务6599人次,其中长期重复参与儿童占40%以上,卷入6所在杭高校服务5个社区及2所学校,并培育了在地社会组织参与执行,已形成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及标准化工具包,形成“高校实践—社区服务—社会组织执行”闭环。儿童语言表达与社交能力显著提升,家长、老师反馈孩子表现产生明显改善。

三、推荐理由:

创新性:1. 机制创新:建立“志愿服务+高校课程”双驱动机制,将支教纳入高校课程,形成“理论—实践—反思”闭环,保障志愿者专业性和稳定性; 2. 与社区深度融合的“在地化”模式:社区全程参与项目活动,实现社区室内及室外、学期内及寒暑假及社区空间改造全天候、多场域服务; 3. 模式创新:基金会负责“资源整合”,高校导师负责“专业理论指导”,社区导师负责“在地需求对接”,确保陪伴质量与在地适配。

专业性:1. 理论支撑:引入服务学习、积极心理学、设计思维指导服务,开发标准化教具(如《随身卡》《活动卡》),确保服务专业性; 2. 精准干预:瞄准流动儿童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知识视野三大核心差距,设计“一对一对话+绘本共读+集体游戏”等组合方案破解其痛点; 3. 专业合作:以“高校服务学习课程+社区志愿服务”双轮驱动,搭配高校专业导师与社区在地导师,保障服务专业性。

影响力及公信力:1. 官方认可:项目获2024年杭州市上城区“年度优秀慈善项目”,在2024年全国民政困境儿童权益保障会上展示项目理念,2025年获新华社参访报道; 2. 多方反馈:家长反馈儿童从“沉默独处”转为“主动社交”;社区从“被动配合”转为“主动参与”;项目落地街道将项目列为2025年重点工程;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6所高校将项目纳入必修/选秀课程;3. 行业示范:形成可复制的“高校—社区—社会组织”协同模式,为流动儿童服务提供参考。

持续性:1. 参与执行门槛低:以低结构绘本阅读+集体游戏为核心,配套标准化教具,降低执行与参与门槛,保障服务易落地; 2. 社区资源整合:项目主动对接政府政策活动政策支持与社区场地资金支持,从“外部输入”到“本土主导”的扎根式运营; 3. 在地社会组织执行:项目通过分阶段培育,逐步引导本土社会组织参与执行,为项目长期运营提供稳定的本地执行团队; 4. 绑定高校课程,构建稳定志愿者队伍,形成“低门槛执行+政企社支撑+在地运营+高校人力保障”的可持续体系。

四、主要事迹:

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美好城市支教以“模式优化+内容完善” 为核心推进项目:9月,突破“基金会主导”模式,培育杭州六个大包志愿服务中心承接户外活动模块部分执行工作,研发融入传统文化与积极心理学的“品格优势成长营”,将服务空间从户外广场拓展至社区室内及周边学校;随着服务场景的丰富,合作高校扩至5所,项目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项目执行期间,进一步优化“高校—社区—社会组织”协同机制,完善“项目生态图”明确各方职责,通过“课程绑定”保障志愿者队伍稳定,推动服务规模与专业度双升。

2025年春季学期,为继续扩大服务范围,经过调研论证,决定新增“好玩社区—地面游戏”板块,引入中国美院专业团队改造社区边角空间,丰富儿童的活动场景。同时,品格营板块引入了大学生督导机制,优化了课程形式,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户外活动升级为“周末加油站”,由六个大包全程独立实施。

2025年暑期,由杭州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自主设计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将在九堡举行。敦和的角色进一步后退至资助角色。至此,项目形成了“品格营+周末加油站+地面游戏+夏令营”四位一体的格局,从空间、内容、形式等多个维度,全面陪伴和守护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