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桌凝聚世界女性智慧,共同构建美丽梦想。9 月 9 日,2025 全球女性博览会暨全球女性友好交流与创新产业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来自十余国政商领袖、学者、文化使者和创新先锋齐聚,共探女性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本次大会由亚太杰出女性联合会、凤凰网、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联合主办。
在大会上午场议程中,“多元视角下的她时代领导力” 圆桌论坛成为思想碰撞的环节。凤凰网副总编辑、全国三八红旗手、“女童保护” 发起人、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雪梅担任主持人,土耳其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欧姿兰・库拉,蚂蚁集团可持续发展部副总裁、蚂蚁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晓晶,前外交官、政府关系顾问、北京英特利智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车菲,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主席李阿平四位嘉宾,从外交、科技、企业、跨文化社群等多元维度,分享女性领导力的实践经验、文化差异与突破路径,为全球女性赋能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与深度思考。
圆桌论坛 多元视角下的她时代领导力
外交视角:跨文化中的女性领导力 —— 共情与尊重搭建合作桥梁
作为长期活跃于外交领域的女性代表,欧姿兰・库拉首先聚焦“跨文化背景下女性领导力的适配方式”展开分享。她坦言,自己在中国仅生活一年,却已深刻感受到中土两国文化的异同——社会风貌与生活节奏,而共性则体现在对女性价值的重视与尊重文化的传承。
欧姿兰・库拉在圆桌发言
“当今世界的领导力准则正在重新定义,女性正以协作精神、共情能力与长远思维,为领导力注入独特力量。” 欧姿兰・库拉以自身职业经历为例,回忆 20 多年前进入土耳其外交部时,女性外交官比例仅约 10%,而如今这一数字已接近 50%,“我们有女性大使、总领事、副部长,女性正在打破外交领域的‘玻璃天花板’”。在她看来,外交的核心是对话、倾听与寻找共识,而女性对共情理念的秉持、对长期关系的重视,正是外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特质。
当被问及女性领导力面临的最大障碍时,欧姿兰・库拉直指 “教育平等机会的缺失”。“一切的起点都源于年少时的教育种子,我们需要为女孩和男孩提供同等质量的教育,让他们在步入社会后拥有平等的发展机遇。”她坚信,女性领导力的时代已然来临,只要同心协力,定能为所有人创造更光明的未来。
科技视角:数字时代的 “三力” 支撑 —— 为女性领导力插上技术翅膀
“在数字时代,技术不仅降低了女性参与社会发展的门槛,更在重塑女性领导力的成长路径”,王晓晶从科技企业实践出发,提出以 “心力、脑力、体力” 三大支柱构建女性职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思路。
王晓晶在圆桌发言
“心力的原点是‘相信’—— 相信女性的力量,也相信技术能为女性带来更多机遇。”王晓晶强调,社会层面的信任与女性自身的自信,是发展的首要基础。而“脑力”的提升,则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赋能。她以蚂蚁集团“数字木兰”公益项目中的“AI 豆计划”为例,介绍该项目将人工智能训练岗位引入中西部地区,让当地女性仅凭一根网线就能参与从事到整个数字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中的关键一环,即对于人工智能的训练。“这份工作一方面为她们提供了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她们使用数字技术,掌握面向未来的数字素养。等数字时代来临时,她们从工作中出发,迎接和创造更多数字能力机会,这种能力的提供可以帮她们开拓一片天。”
至于“体力”,王晓晶将其解读为 “联合的力量”。“今天 1000 余位嘉宾齐聚于此,正是‘体力’的最好体现 —— 不同领域的力量携手,才能为女性发展注入更持久的动力。” 她还分享了一位湖南乡村女性的故事:经过培训上岗后,这位女性感慨“原来我是一颗种子,遇到阳光雨露就能生长”。
王晓晶认为,打破女性发展障碍的关键,在于让社会与女性自身都建立 “相信” 的观念,“挑战背后正是机遇,只要凝聚‘三力’,数字时代的女性领导力必将绽放更大光芒”。
社群视角:跨文化社群中的女性担当——以教育与融入凝聚多元力量
“在海外,女性不仅是家庭的支撑,更是文化交流与社群凝聚的核心力量。” 拥有35年德国生活经历的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主席李阿平,分享了跨文化环境中女性领导力的实践经验。
李阿平在圆桌发言
1990 年赴德后,李阿平便意识到教育对海外华裔的重要性 ——1997 年,她推动成立德国最大的华人学校,既为华裔子女传承中华文化,也为德国年轻人提供学习中文的机会。“疫情前,我们就与亚太杰出女性联合会合作,两次接待团队访德,还受到德国联邦政府家庭妇女部的邀请,这让我们看到中德女性合作的巨大空间。”
在她看来,女性领导力在跨文化社群中,体现在“融入”与“回馈” 两大维度。“我们成立女性数字学院,帮助女性适应数字时代;鼓励协会成员参政议政,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要主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扮演好‘民间大使’的角色。”
面对女性发展的挑战,李阿平认为“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是核心,但 “凭借女性的温柔、自信与时间管理能力,一定能做好兼顾”。她强调,女性在社群中要以责任凝聚力量,用行动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跨界视角:从外交官到企业家——领导力资本的迁移与升华
“从外交官到企业家,我的领导力不是‘转化’,而是过往能力的迁移与升华。” 车菲以自身跨界经历为切入点,分享了领导力资本的运用之道。
车菲在圆桌发言
车菲回忆,外交生涯教会她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 “抬头看世界” 的全局视野,二是在差异中寻找共识的协作思维。“在外交部时,每个办公室都有世界地图,前辈教我们不要局限于眼前;如今做咨询行业,我把这张‘世界地图’折进行业版图 ——全球供应链、地缘政治、政策风向,都是企业战略的坐标。” 她认为,做企业和外交一样,要跳出“舒适区”,以格局定方向,以结果为导向。
而“求同存异”的外交思维,被车菲升级为企业管理中的 “融合式领导力”。“面对客户、投资人、团队的不同需求,女性的共情力是最大优势 —— 先倾听,再‘缝合’差异,最后带着所有人一起赢。” 她鼓励正在转换赛道的女性:“过去的经验、教训、资源,都是独一无二的‘领导力资本’,不要低估它们的价值。”
对于女性发展的障碍,车菲坦言 “大城市女性相对幸运”,但广大基层农村地区仍需更多关注,在推动女性领导力发展时,不能忘记基层女性,“需要我们共同托举,让更多女性的梦想落地”。
以多元视角补全文明拼图 共托女性发展梦想
“发展女性领导力,不是对男性世界的‘压迫’,而是对人类文明的‘补全’。”孙雪梅在总结时强调,四位嘉宾从不同视角展现了女性领导力的丰富性——外交中的共情、科技中的创新、社群中的凝聚、跨界中的突破,共同构成了 “她时代领导力” 的完整图景。
孙雪梅主持圆桌
孙雪梅在最后特别呼吁,寻求领导力发展时不能忘记关注基层女性,乡村女性需要更多目光,“我们要共同托举更多女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