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乡村科教之光 科学启航项目助力万千少年逐梦星辰大海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点亮乡村科教之光 科学启航项目助力万千少年逐梦星辰大海

“我想去那颗行星上看看,那里是不是真的有外星人,是不是真的有美丽的花园。”12岁的晓雪(化名),来自广西百色田阳区南山实验小学。一幅《飞向太空》画作,描绘了她对太空的无限向往。在她的画笔下,一艘飞船正在飞向辽阔的宇宙,远处的行星在温柔的光芒中闪烁,仿佛在等待它的到来。她心中那颗勇敢探索未知世界的种子,正悄然生根发芽。这不仅仅是晓雪的梦想,更是成千上万乡村学生共同的科学追求。

学校操场上,晓雪和她的同学们围绕着飞翔的无人机,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那些曾经只存在于课本和幻想中的科技,如今变得触手可及。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操控着这些小小的飞行器,感受着科技带来的奇迹。

这一切的变化,正是得益于“九坤科学启航”项目的落地实施。项目不仅给乡村学校带来了现代化的科学教育设备,还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活动,激发乡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乡村少年们的科技梦想正逐步从画布和课堂走向现实,开启了一段勇敢追逐星辰大海的探索旅程。

从“科学孤岛”到“创新沃土” 赋能乡村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作为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但乡村小学的科技教育仍然面临资源匮乏、师资不足等困境。这种情况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被有效激发,进而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路径。

基于这一背景,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九坤投资于2023年共同发起了“九坤科学启航”项目,致力于改善乡村学校的科学教育条件,提升乡村学生的科学素养,推动乡村科学教育示范引领。从提升硬件设施到优化教学内容,从教师培训到学生实践,“九坤科学启航”项目不仅为乡村学校注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配备多样的教学设备,也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创造力。

项目两年来持续赋能乡村科学教育,使乡村学校不再是科学教育的空白区,逐渐成为激发创新潜力的沃土。截至2025年7月,项目惠及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山西省汾西县、山西省临县、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贵州省赫章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五省(自治区)六县50所学校,开展了近5000节科学启航课程,并建造50个科学空间,举办多次教师培训和入校指导活动,4.8万人次乡村师生受益。

为立体呈现项目校师生在科学思维、实践能力上的成长发展,深化城乡学生协作实践,拓宽企业志愿者参与公益的路径,8月9日,九坤科学启航项目总结会在北京举办,聚焦航空航天、物理探秘、工程科技三大领域,通过无人机、3D打印、编程机器人等设备的教学成果展示,见证乡村师生从“知识接收”到“主动创造”的转变。

乡村学生: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探索”

会上,来自河北省青龙县的小华正熟练地调试着编程机器人。当机器人完美完成障碍物搬运的巡线任务时,他兴奋地拍手:“看!它真的按我写的程序走了!”这个曾经不熟悉电脑操作的乡村男孩,如今已经能独立完成基础编程任务。谈及对科学的理解,他眼神坚定地说,“科学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工具。”

像小华这样的蜕变并非个例。在项目的持续推进中,乡村学校的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逐渐认识到科学的真谛。从最初的知识接收者到如今的科学探索者,他们通过实践,走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科学世界。

项目是如何系统性地重塑乡村科学教育?首先,通过建设科创空间,将前沿的科技资源带入了乡村学校。科创空间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场所,更是一个启发创新的实验平台。无人机飞行、3D打印、编程机器人等现代化设备的引入,让学生们与这些高科技工具零距离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具体且生动,原本存在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变得触手可及。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技术,提升了自信,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每一台机器人的运转、每一次飞行实验,都是他们从科学“接收者”转变为“探索者”的见证。

其次,项目还设计了跨学科的科学课程,从物质科学到生命科学,再到地球与宇宙等多个领域,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学生们走出常规课堂,亲自参与到一个个真实的课题中。比如在“太空探索”主题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从设计模型到实验模拟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更在实践中提升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科学启航项目系列双师课程,不断激发乡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科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对科学学习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自信心,认可科学对社会和生活带来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增强参与科学相关活动以及尝试将科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意愿。”项目专家团队表示。

与此同时,项目还通过举办形式丰富的科学活动,如科技节、老科学家进校园、科学夏令营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并收获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探索科学的热情。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项目还为50所项目学校29150名3-6年级的学生发放了科创包裹。每个包裹里都包含了丰富的科学实验用品,让学生们在课堂、在家里都可以开展小实验,从而把课堂上的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对科学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他们开始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渐渐地培养了探索世界的科学思维。

在项目过程中,乡村少年们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也发掘了自己的无限可能。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充满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小小科学家,通过实践探索更加广阔的未来。

乡村教师:“从按纲授课”到“创新引导”

改变不仅仅发生在学生身上,乡村教师也在项目的培训和支持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教师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们科学探索路上的引路人。让学生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理念至关重要。

项目组织了多次线下和线上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覆盖现代教育理念、科学教学方法以及如何操作运用现代科技设备等方面,不仅帮助乡村教师们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还让他们熟练使用各类科技工具,从而成为能够与学生共同探索科学奥秘的引导者。通过这些培训,教师们逐渐转向了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

赵健老师便是这一转变的典型代表。作为山西临县黄白塔寄宿制小学的数学教师,他同时还担任科学课的教学工作。回想过去,赵健在讲授科学课时,基本上依赖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在遇到实验时,往往只能播放视频来代替实际演示,这使得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赵健坦言:“学生只能在台下机械地记忆课本上的知识点,而实验课上的互动和思考几乎没有。”

然而,通过参加项目组织的培训,赵健的教育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实验和实践,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赵健感慨道:“培训让我认识到,科学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探索能力,不只在课本知识。”

赵健的变化只是众多乡村教师教学转型中的一个缩影。通过项目持续的培训与学习,乡村教师们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显著改变,他们从传统的“按纲授课”转变为“创新引导”,不再单纯依赖课本,而是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实验和探索,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习,学生们的参与感、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

随着教师教学方法的持续优化,学校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也不断提升。黄白塔寄宿制小学的科学教师团队,最初由兼职教师组成,而如今已经发展成了拥有六名专职科学教师的教学团队。教师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结合项目提供的先进设备和科学课程进行教学,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教师的改变只是这场科学教育革新中的一环。随着越来越多乡村教师完成从“按纲授课”到“创新引导”的升级,科学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而这种活力,正在一寸寸点亮学生心中的科学梦想。

点亮乡村科学教育之光 助力更多青春梦想开花

“九坤科学启航”项目的实施,仿佛一道曙光,照亮了无数乡村少年心中的科学梦想。“每个孩子都拥有探索世界的权利。”九坤公益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努力,让更多乡村少年能够自信地说出:我的梦想是星辰大海。”

这一切的改变,只是一个开始。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科学与创新是乡村少年们通向未来的钥匙,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动力源泉。未来,项目将继续致力于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通过更多形式的科技活动和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他们打破局限,拓宽视野,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领域能力的新时代科学人才。

此外,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九坤将不断完善项目的内容与实施细节,持续优化教学设备和资源的配置,为乡村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的机会,让他们在科技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勇敢探索、敢于创新。

今天,乡村科学教育已经不再是封闭的“岛屿”,它正在与世界接轨,唤醒每一个少年心中沉睡的梦想。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支持和推动乡村科学教育的变革,助力乡村少年在科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触摸科学的脉搏,探索世界的奥秘,拥抱更加广阔的天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