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阿坝高原,天空澄澈如镜,连片的格桑花在辽阔的天地间肆意绽放。河谷两岸的油菜花正铺成金色的海——这片土地的热烈与坚韧,仿佛为一场特殊的相遇埋下伏笔。7月14日,致同公益跨越千里山川,走进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来到阿坝县麦昆乡中心学校,正式开启“同暖格桑 爱涌高原”公益助学行。
格桑花开:高原上的教育坚守
麦昆乡中心学校,坐落于阿坝县东北部的河谷地带,这里平均海拔超过3200米。在这片壮美却充满挑战的高原上办学,殊为不易——寒冬考验着师生毅力;牧区孩子曲折的求学路让“控辍保学”成为长期课题;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也制约着课堂的多样与精彩。但此刻,校园里的读书声正穿过油菜花田,与远处经幡的飘动声交织成歌:从最初的20多名学生,发展到如今905名学子。这份成长里,凝聚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持续投入,更离不开像麦昆乡楠木灯老书记等一代代教育工作者扎根高原的坚守。
麦昆乡中心学校的坚守故事,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致同人——这里的教育,从来不是孤独的守望,而是一群人的接力。致同也希望能在这个充满希望的进程中,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致同公益事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平在致辞中表示,助力教育事业发展,是致同公益不变的初心与使命。此次踏上川西北高原,对致同而言,不仅是一次表达心意、传递支持的行动,更是一次向高原教育坚守者学习的宝贵机会,也是一次关于责任与未来的共同约定。
公益同行:跨越山海的温暖联结
这份约定,在签约仪式上有了最郑重的模样。致同公益事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平与麦昆乡中心学校校长益西共同签署助学协议,这标志着双方正式开启长期帮扶合作。这不仅是一纸协议,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致同坚信,唯有持续深耕教育帮扶,才能为高原孩子创造更公平的成长沃土,让每一颗渴求知识的心灵都能在高原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传递温暖:务实行动点亮未来
约定的温度,很快化作了看得见的行动。致同公益事业委员会委员陈海防代表致同,向学校交接了一批价值50,000元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包含打印机、笔记本电脑等。希望能显著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为课堂注入新活力,助力孩子们畅游更广阔的知识海洋。紧接着,致同公益事业委员会委员吴迎代表致同,向学校捐赠助学金30,000元。这笔助学金,承载着对孩子们自强不息的鼓励,希望能为他们的求学之路增添一份如牦牛跋涉般的坚实力量。
孩子们的回应,是最质朴动人的情感表达。身着鲜艳藏袍的孩子们,用欢快的民族舞蹈和纯净悠扬的歌声,向致同表达着心中的感激。高原阳光染红的小脸上绽放着纯真笑容,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这一刻无需过多言语,那份被尊重的平等、被接住的善意、被回应的真诚,正像学校背后山上的油菜花海,自然而然地融成了校园里最动人的一幕。
未来可期:深耕沃土共育芬芳
活动尾声,致同公益事业委员会部分委员陈平、陈海防、任一优、吴迎与受助学生代表互动,言语间只有“加油”的轻快——就像高原的风,从不问来路,只愿推着蒲公英的种子去往远方。按当地最隆重的礼俗,乡亲们将象征祝福的洁白哈达,郑重披挂在致同公益团队成员的肩头。团队躬身致谢,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心意。随后,致同深入学校的教学楼、图书室,近距离感受孩子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这份实地探访的用心,正是为了更精准地了解学校发展的真实需求,为未来更深入、更有效的帮扶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阿坝之行,是致同公益深耕教育领域、践行社会责任的又一次温暖实践。致同与教育公益的链接,早已在高原之外生长多年。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致力公益同成长”的初心。就像格桑花从不挑选土壤,致同公益的善意也从不在意距离,只在意是否真的落到了需要的地方。未来,致同将继续与各界伙伴同心协力,在教育公益的道路上坚定同行,努力照亮更多需要关爱的角落,让爱与希望生生不息。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