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普及应用,筑牢强国语言基石,6月26日,西南石油大学“普绘”推普实践队抵达第二站凉山昭觉县,在解放沟镇中心小学继续开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通过特色课堂、趣味互动、校地合作及乡村宣传等环节,为乡村教育与文化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在推普课堂上,队员们化身“语言小导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孩子们引入课堂中,带领他们学习普通话发音与音阶知识。从基础的声母、韵母发音口型示范,到声调组合的韵律练习,队员们耐心纠正孩子们的发音问题。课堂最受欢迎的环节当属“夸夸我家乡大挑战”等,孩子们卯足劲头争相介绍自己的家乡,虽然仍夹杂着明显的彝族口音,但孩子们对家乡的认同感与爱国爱党之情,溢于言表。现场气氛热烈,欢笑与掌声交织。
趣味普通话教学环节
普通话知识讲解环节
给当地孩子分发礼物
操场上,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开展成语接龙趣味游戏。接龙游戏中,六岁的彝族女孩阿石阿果激动的读错了,被要求表演节目,她羞涩的站在人群中,最终在团队成员与其他孩子的鼓励下大胆展现自己。简单的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普通话与反应力,更在互动中加深了彼此的情谊。
室外游戏活动环节
授课结束后,团队与解放沟镇中心小学签订了推普实践基地并授牌,同时将科大讯飞语言学习软件公益账号赠予该校。双方将以基地为依托,定期开展推普课程、师资培训等活动,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为山区孩子们搭建持续学习普通话的优质平台。
随后,团队深入火普村开展实地研学活动。火普在彝语里名为“山峰之巅”,被誉为“一步跨千年”的脱贫典范。团队成员参观了当地蓝莓产业园、光伏产业园区,并了解当地脱贫致富的奋斗故事,同时,围绕当地乡村振兴主题,录制了大学生思政微课。微课从政策帮扶、产业振兴、特色民俗等角度,从大学生的视角讲述火普村在乡村振兴中取得的累累硕果。正如,村民吉地尔子所说:“收入翻倍了,我的信心更翻倍了。”吉地尔子一家的变化是火普村脱贫致富的缩影,乡村振兴鼓舞着火普村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
火普村风貌
思政微课录制现场
此次推普活动,既让山区孩子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又让团队成员在服务社会中增长了才干、锤炼了意志,同时,也推动了校地资源深度融合。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实践成果,推普赋能乡村振兴。
团队合照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