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馆科技辅导员孙伟强和赵子璇与孩子们在一起
初夏的微风拂过操场,漳浦县李园小学的教室里,五年级的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他们眼中闪烁的,是对世界最纯粹的好奇。他们或许曾无数次仰望过同一片天空:风筝为什么能飞翔?星星白天去了哪里?小小的脑袋里经常装着大大的问号。而一场关于梦想、关于探索、关于点燃科学精神的旅程,就此启程。
5月22日,凤凰网“寻梦计划”志愿者、中国科技馆金牌科技辅导员孙伟强与中国科技馆科技辅导员赵子璇走进李园小学,通过一系列的科技人文主题活动向孩子们弘扬科学家精神、体验科技魅力、激发科学梦想。
同学们紧盯着讲台,生怕错过老师示范的实验细节
仰望星空,心怀宇宙
“航空和航天有什么区别?火箭有没有翅膀?”课堂在孙伟强老师一连串引人入胜的提问中拉开帷幕。作为中国科技馆的金牌科技辅导员,他深谙如何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屏幕上,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飞船”,再到“天宫空间站”,中国航天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徐徐展开。孩子们紧盯屏幕,不仅为祖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而自豪,更被科学家们探索未知、攻克难关的伟大精神深深吸引。
志愿者孙伟强讲解中国空间站,带领同学们感悟中国航天的伟大历程
孙伟强认为,除了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弘扬科学家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航天人一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即使孩子以后不是科学家,这些精神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也都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在遇到挫折、困难时勇敢前行。”
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课堂上,孙老师带领孩子们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宇宙深处。从地月间的三十八万千米到更广阔的太阳系,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再次点燃,七嘴八舌地喊出“土星、木星、金星!”。借助生动的行星模型,孩子们深刻地了解了类地行星、小行星带等太阳系天体的知识。
志愿者为同学们发放“太阳系模型”实验材料
“要是真的能去火星就好了,可是真的好远啊!”当听到老师讲到“去火星单程需要七个月”“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用了30多年的时间还没有飞出太阳系”时,孩子们在惊讶之后陷入了沉思,思绪仿佛已经跟着探测器飞向了外太空。
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自制“太阳系模型”活动将孩子们的思绪拉了回来。孩子们人手一条蓝色长纸带和一套太阳系天体贴纸,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小心翼翼地通过一次次折叠,定位了“躺着转”的天王星、被誉为“笔尖上的行星”的海王星等太阳系行星。“很多科学技术看上去很复杂、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复杂的科学原理通过拆解,以最直白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孙伟强说。
“指尖魔法”点燃实践热情
经过了科学知识的洗礼,孩子们的热情被丰富的科学实验彻底点燃。赵子璇老师带来的“五环实验”让孩子们体验了化学的神奇。“大家看好,这是1号试剂,这是2号试剂……”在赵老师清晰地引导下,孩子们以4人为一小组,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滴管和试剂。当第一个颜色奇迹般地从透明转变为鲜艳的蓝色时,整个教室爆发出“哇——”的惊叹声。“科学并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它是通过我们亲自动手实践才会产生的结果,所以科学的第一要领是实践。”赵子璇说。
中国空间站“奥运五环实验”中,同学们一起体会化学的奥妙
除了“五环实验”,赵老师还通过一系列奇妙的空气实验,揭示了身边“看不见摸不着,但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空气的奥秘。原本安静的课堂因实验而沸腾:一个简单的塑料瓶中的漩涡科学实验,就能让孩子们惊呼跑动;而“空气炮”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感受空气的力量,为空中飞舞的烟雾而尖叫欢呼;“马德堡半球”实验中,孩子们兴奋地高举双手跃跃欲试——这幕17世纪的科学奇迹,此刻正被少年们的期待重新点燃。
志愿者正在示范“空气炮”,让同学们感受看不见的力量有多强
在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后,赵老师鼓励孩子们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方法延伸到生活中,在身边发现更多科学的乐趣。
孙伟强老师在采访中表示:“激发兴趣是科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兴趣是一个孩子最好的老师,而这种简单又神奇的实验无疑是激发兴趣的最佳途径。”
“马德堡半球”实验中,同学们试图将紧密贴合的半球分开
科学启迪,点亮心中的“星辰大海”
“今天上课好开心,我回家就要用蔬菜做实验!”一个孩子兴奋地说。“我也想当航天员,因为我喜欢看星星,去那里就离星星更近了,我想摸到它!”稚嫩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学的好奇和对星辰大海的向往。课程结束后,一个小女孩特意找到老师认真地说:“我非常喜欢孙老师和赵老师的课,老师谢谢您!”这些朴素的话语和温馨的瞬间,正是“寻梦计划”和科学教育力量的体现——激发兴趣,保持好奇,勇于实践。
活动结束后旧镇镇中心学校相关教师与凤凰网“寻梦计划”科技人文主题活动志愿者孙伟强、赵子璇开展交流座谈
“这些课程不仅是对孩子科学思维方式的启蒙——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提问、假设、验证;也是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锻炼——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克服困难的乐趣;更是对自信心与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一位老师在观摩后分享道。
科技之光已然照亮课堂,梦想的翅膀正待展翅飞翔。我们希望今天播下的科学种子,能在他们心中茁壮成长,让他们有勇气去追逐自己的“星辰大海”。凤凰网“寻梦计划”的脚步不会停止,这份承载着爱与希望的公益事业,必将为更多孩子铺就一条通往广阔未来的道路,让他们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勇敢地探索未知,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相关介绍:
凤凰网作为国际领先的新型华语新媒体公司,秉承“中华情怀,全球视野,包容开放,进步力量”的媒体理念,为全球华人提供优质内容与服务。“美丽童行”作为凤凰网品牌公益项目,自2007年起已成功举办公益盛典24场,募集善款逾3亿元,帮扶超过109万个孩子,先后5次走向海外,汇聚全球各地慈善力量。
2021年,“美丽童行”十五周年之际,凤凰网特别策划“寻梦计划”,采用志愿者爱心接力模式,助推乡村教育实现新发展。活动围绕“艺术创想”“音乐欣赏”“科技人文”“体育健康”四大主题,引导孩子们挖掘自身天赋,拓宽孩子们的眼界,点亮他们的梦想,截至今年已是第五届。
本次活动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指导下,由共青团漳浦县委员会、漳浦县教育局、漳浦县少工委、凤凰网主办,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中国科技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北大六院CAFF花园项目、刘健艺术钢琴学校、王明山工作室、蒲公英童书馆、塑答提供公益支持,阿美亚洲提供战略合作支持。
孙伟强:中国科技馆金牌科技辅导员
赵子璇:中国科技馆科技辅导员
更多精彩请点击查看图集:
(文:孙明宣/图:白洪磊/视频:安萧南)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