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峰主任团队:实体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前沿进展解读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秦海峰主任团队:实体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前沿进展解读

近年来,CAR-T治疗在血液肿瘤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开始向实体瘤拓展,TIL和TCR-T则在晚期实体瘤方向被寄予厚望,而NK细胞及其衍生的CAR-NK方案,因其先天免疫功能与安全性优势也成为研究重点。免疫疗法的持续推进与突破,不仅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也让肿瘤治疗步入全新的时代。本期特别邀请北京高博医院胸部肿瘤科秦海峰主任和秦莉莉医生,全面系统的讲解免疫治疗的分类及各类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

TILs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是存在于肿瘤组织内部、具有天然抗肿瘤活性的T细胞群体。这类细胞具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能在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中生存,二是具有对肿瘤细胞的天然识别和杀伤能力。研究发现,TIL具有对肿瘤的高度趋向性,这使得它能够主动识别并聚集于肿瘤区域,从而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效应细胞。

TIL疗法的核心流程包括:获取患者肿瘤样本,提取并分离其中的TIL细胞;在实验室进行高质量扩增至治疗所需剂量后,回输至患者体内;随后配合白细胞介素-2等免疫因子,促使这些细胞在患者体内进一步扩增,发挥其定向杀伤肿瘤的作用。TIL来源于肿瘤本身,更具肿瘤特异性,尽管制备流程复杂、周期较长,但在实体瘤患者中的治疗潜力正逐步显现。

FDA批准首个TIL产品,在黑色素瘤中展现疗效优势

2024年,美国FDA批准了全球首款TIL产品LN-144(由Iovance Biotherapeutics开发),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二线治疗。LN-144是目前唯一获批的实体瘤TIL疗法,在多项国际研究中展现出超过30%的客观缓解率(ORR),显著优于靶向药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一般在10%~20%左右)。

该疗法的研究基础主要来源于Iovance的C-202试验,研究涵盖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和头颈鳞癌等多个实体瘤类型,通过标准化的TIL提取与回输方案,验证了TIL在复发/难治性实体瘤中的治疗潜力。

国产TIL项目成果初现

国内多家生物企业和临床研究中心也积极投入TIL相关产品研发,北京高博医院胸部肿瘤科秦海峰主任团队参与的GT101项目在宫颈癌及其他实体瘤中已完成I期研究,并取得了45.4%的客观缓解率,疗效表现可观,研究成果于2024年ASCO年会获得壁报展示。

目前,秦海峰主任团队在开展多个升级方案的TIL研究,涵盖不同肿瘤类型与治疗阶段,部分患者在研究中实现完全病理缓解(pCR),显示出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高度潜力。

NK细胞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本身具有无需抗原递呈的肿瘤识别与清除能力,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潜力,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

NK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目前,NK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中已有较为成熟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在多种实体瘤中也正在积极开展探索性研究,包括肝癌、乳腺癌、肺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及卵巢癌等。

但NK细胞疗法的广泛应用也面临一定技术挑战,其治疗效果高度依赖于细胞的活性和数量,这对患者的体能状况、免疫状态及采集条件要求较高;即便成功采集细胞,患者的NK细胞活性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的免疫细胞活性本身不足,难以达到治疗所需标准;因此,开发“通用型”NK细胞产品——即来源于健康供体、可标准化制备、随时可供应用于治疗的NK细胞,成为当前研究中的重点方向。

通用型NK细胞产品的开发与研究

北京高博医院胸部肿瘤科目前正与合作研究机构共同推进通用型NK细胞产品的临床研究。该产品来源于同种异体外周血或脐带血,经过严格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对细胞纯度、T细胞残留量等关键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控制,生产标准对标美国FDA的监管规范,确保治疗用细胞的安全性与一致性。

通用型NK细胞产品不仅能突破个体采集的限制,也大幅提升了治疗的可及性和操作便捷性,为更多不能进行自体细胞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临床案例分享

在实际应用中,通用型NK细胞治疗已在多位晚期患者中观察到良好的初步疗效。一位52岁的子宫内膜癌女性患者,在接受NK细胞回输治疗后,其原有的淋巴结转移病灶明显缩小,肿瘤负荷减轻,提示NK细胞对实体瘤的免疫杀伤作用已在临床中开始显现。

另一位72岁高龄的肺癌患者、伴随多发淋巴结转移,在联合PD-1抑制剂的治疗下接受了NK细胞输注。尽管因影像条件限制,无法直接量化肿瘤变化,但其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后明显提升,临床表现稳定,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亦可反映NK细胞治疗的积极意义。

CAR-NK细胞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CAR-NK治疗是将CAR结构导入NK细胞,这一策略融合了CAR技术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识别能力与NK细胞天然的低毒性、高安全性特征,是当前细胞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CAR-NK研究已涵盖多个针对实体瘤的常见肿瘤抗原靶点,包括B7-H3,Claudin 18.2,HER-2,TROP2等。

在临床研究中,CAR-NK治疗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常见的细胞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在CAR-NK治疗中发生率较低或基本可控;这与NK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它不会在体内长期存活或过度扩增,从而降低了过度免疫激活的风险;同时,由于不涉及自体细胞回输,制备过程更为简便,治疗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更大范围的患者群体。

肿瘤疫苗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肿瘤疫苗的原理是激发机体主动免疫应答,旨在通过诱导或增强T细胞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识别与攻击,达到控制或预防肿瘤进展的效果。

肿瘤疫苗主要包括DNA疫苗,RNA疫苗,多肽疫苗和树突状细胞疫苗等,这些疫苗在黑色素瘤、肺癌、卵巢癌等实体瘤中均有应用研究,部分项目已进入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尤其在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抗体)联合治疗方面展现出协同增强效应,显著改善部分患者的缓解率与生存期。

近年来,国内机构也在不断推动肿瘤疫苗的原研进程,首个获得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国产mRNA肿瘤疫苗产品LK101,结合了mRNA技术与树突状细胞递送平台,针对肝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进行了干预研究。研究数据显示,LK101显著延长了高复发风险肝癌患者的两年无复发生存期(RFS),并提升了总生存率(OS),在根治性治疗后的辅助免疫干预方面表现出广阔前景。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正由科研探索迈向临床实践,为众多晚期或难治性患者带来了实质性生存获益,随着免疫疗法的不断成熟,我们正在走向更精准、更长期控制肿瘤的新阶段。

北京高博医院胸部肿瘤科临床研究项目

临床研究是推动医学进步、拓展治疗可能性的关键路径,也是许多创新疗法进入临床实践前的重要阶段;每一项临床试验都必须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与严格的监管流程,患者权益始终被放在第一位;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始终希望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可能,并帮助每一位有需求的患者在专业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合适选择,获得新的生存希望。

专家介绍

秦海峰

北京高博医院胸部肿瘤&免疫治疗科 科室主任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会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会员

北京商务战略研究院医学发展与创新研究所所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理事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科普教育专委会名誉主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呼吸道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免疫治疗专委会常委

全军中医药学会心身专业委员会常委

i Hope医学创始人

Gulf Medical University荣誉教授

科普中国专家

肿瘤免疫治疗共识专家组成员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特约作者,JCO中文版免疫专刊副主编,《中国肺癌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编委,《癌症》,《Cancer Neuroscience and Surgery》 特邀审稿人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于肺部肿瘤的综合治疗,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微创治疗及姑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国内首个TIL细胞疗法的临床研究,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国际会议poster 21项;SCI论文91篇,H因子21;专著24部

秦莉莉

北京高博医院肿瘤免疫治疗科 主治医师

北京高博医院肿瘤免疫治疗科 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科普教育专委会委员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与数十项临床研究课题,对多种实体肿瘤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