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举办的“十五五”慈善事业发展规划暨慈善智库建设交流会在京召开。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常官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会长张春生作主旨演讲,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郑功成作主题发言。中国慈善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国胜主持会议。来自政府部门、慈善组织、学术机构等百余位嘉宾代表参会。中国慈善联合会与民政职业大学共同筹建的公益慈善研究院、公益慈善研究基地在会议上正式揭牌成立。
李常官在致辞中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研究擘画“十五五”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蓝图意义重大。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慈善事业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党中央对慈善事业的新定位新要求新期待,以更好发挥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为着力点,采取有力措施构建慈善事业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要扎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理清编制思路,聚焦重点任务,坚持系统思维,将慈善事业的五年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展望有机结合。李常官表示,中国慈善联合会和民政职业大学联合发起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院、公益慈善研究基地为我国慈善智库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民政部始终重视、支持慈善智库发展,希望慈善行业智库积极发挥理论研究基地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理论体系;发挥人才培养高地作用,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发挥文化传播阵地作用,积极弘扬慈善文化,提高社会各界依法行善、依法兴善的意识,讲好中国慈善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春生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是我国慈善事业实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式现代化为慈善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经济社会长期向好持续筑牢慈善事业的发展基础,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不断拓展慈善事业的发展空间。“十五五”期间,慈善事业的政策制度体系将更加系统集成,慈善服务模式将更为创新多元,社区慈善将更受广泛重视,数字慈善将更加深度融入。要切实增强做好“十五五”期间慈善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对慈善事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壮大慈善事业的整体规模,进一步加强慈善行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弘扬积极向上的慈善文化,以奋进姿态和务实举措扎实推动慈善行业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郑功成在主题发言中认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必须坚定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立足社会主义制度与传统文化基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话语体系。要树立对慈善事业的信心,正视历史与现实中的慈善实践与经验教训,打造积极向上的公共精神与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慈善事业提供思想支撑。慈善事业需要与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互补,成为社会保障的“放大器”,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要推动形成社会组织作为基石、专业知识构建主体、个人与民间力量提供补充的“三位一体”慈善模式,构建“全民向善、全民行善”的大慈善格局。中国特色慈善事业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支撑下,立足本土、面向未来,为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会上,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贾晓九代表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了2025年慈善研究“十大课题”。他表示,这些课题结合了专家学者的智慧,并征求了主管部门的意见,既体现了理论的高度,又回应了实践的深度,更承载着服务民生的温度。希望慈善领域相关研究团队、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十大课题”的申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形成一批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智力支撑。
在专题发言环节,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副总裁、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赵国臣从强化监管协同、促进资源下沉、深化企业作用三个维度,提出慈善事业的未来在于资源聚合、技术赋能与生态共生。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院长、教授黄浩明对慈善事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数据分析,指出慈善事业要以创新转型为核心,逐步构建“党建引领—合规治理—数智赋能—文化深耕—国际合作”的多维发展路径。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金锦萍认为,慈善行业面临着数字化与智能化冲击、资源错配与信任危机等挑战,应当凝聚行业共识、构建智库平台,推动经验共享与资源整合,重点在乡村振兴、应急慈善、基础科研等领域开展探索。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提出,慈善智库承载着咨政建言、生态构建和国际合作的历史使命,而慈善行业组织应当具备信息整合、标准制定、矛盾调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五大职责,要以“啄木鸟”精神及时发现问题,推动行业规范化与生态化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高华俊表示,当前慈善事业的主要矛盾在于发展不足,体量小、能力弱,未来慈善行业应以“强政策、重民生、促发展”为主线,以“以善促善”为核心,通过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民生建设与提升行业活力,推动慈善事业迈向新高度。
专题讨论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韩俊魁主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健、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如南、抖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产品与运营总经理罗海岳一道,共同就“AI赋能慈善,行业应如何抓住时代机遇”的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几位专家分别指出,AI及数字科技在慈善领域的应用,依然存在数据域技术壁垒、隐私与伦理风险、资源不平衡,以及“最后一公里”困境等挑战,值得慈善行业和科技企业高度重视并共同探索解决。专家们一致认为,慈善行业需要在技术、制度与人文之间寻找到平衡,通过构建行业专属AI平台、加强数据共享与协作、提升数字伦理保护等措施,推动慈善事业迈向智慧化与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