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当空教室遇上星星的孩子:一个中国融合教育的破冰样本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当空教室遇上星星的孩子:一个中国融合教育的破冰样本

‌2025年4月2日,在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福州乐泽童年幼儿园的融合教室里,5岁的孤独症儿童晨晨(化名)第一次主动牵起普通孩子的手。这看似微小的进步,凝聚着欣融合团队700余天的探索——在生育率下行与特需儿童激增的双重浪潮中,一群教育者在普通幼儿园的资源教室里,搭建起中国融合教育的创新试验场。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当空教室遇上星星的孩子:一个中国融合教育的破冰样本

时代裂痕中的教育之光:当空教室遇见特需儿童

2023年的中国学前教育领域,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令人唏嘘:一方面,全国幼儿园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近三成民办园陷入“一孩难求”的困境;另一方面,孤独症儿童确诊率十年间飙升300%,超六成特需家庭陷入“干预难选、融合无路”的焦虑。

“当时福州一家民办幼儿园的老板找到我们,说他们三层教学楼只用了两层。”欣融合品牌创始人杨梦丽回忆道。空置的教室本可能成为行业寒冬的注脚,但在她的眼中,这些空间却是“改变特需儿童命运的方舟”。

曾在国内头部干预机构工作13年的杨梦丽,见过太多“虚假融合”:“有些孩子虽然进了幼儿园,但只是孤独地坐在角落,如果出现了问题行为,就会由保育员阿姨带出去,等安静了再带回教室,继续坐在角落里。我们想做的是真正的‘浸润式融合’——不是物理空间的共存,而是生命状态的交融。”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当空教室遇上星星的孩子:一个中国融合教育的破冰样本

没有路标的征程:在幼教框架里重构干预逻辑

从福州第一个融合班,到泉州第六个融合园,杨梦丽带领的团队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挑战,而这些挑战都是之前在特教机构中很难遇到的:

课程设计的悖论‌:既不能照搬普通幼教的歌舞教学,又需保证特需儿童与同伴的学习内容同步。团队耗时半年研发的“主题嵌入式融合课程”,因地制宜地分解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并将干预目标融入融合班的教学策略和一对一的干预策略里。

保育干预的盲区‌:当特需儿童在午睡时尖叫、在用餐时打翻餐盘、上厕所不会脱裤子、甚至趁老师不注意翻垃圾桶时,团队创新设计“渐进脱辅计划”,逐步帮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技能并融入集体环境。

融合模式的创新‌:历经两年的不断打磨,欣融合已经打造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相对成熟的融合模式,而这套模式目前仍然在按月迭代优化中。欣融合的家长们会看到,每天孩子都有融合班的特教课程、同伴社交辅助、普通班的幼教课程、一对一定制化课程、每周的主题融合实践、每月的亲子融合活动、每年的专项集训营……一路跟着欣融合的家长们,从最开始的只是赞叹幼儿园的自然场景教学,到而今双手称赞欣融合课程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对日常生活和孩子成长的更大帮助,以及推动孩子奔向小学的干预效果。

“欣融合最艰难的是第一个半年,我们几乎推翻了所有预设。”杨梦丽展示着2023年的工作日志:9月调整集体课时长,11月重构结合一对一训练,12月启动社交阶梯训练,次年1月引入朱璟博士的“高密课程”……如今,欣融合的课程体系已迭代至4.0版本,涵盖每日至少三种融合形态、每周五大场景实践。家长李女士感慨:“孩子现在会主动说‘老师,我可以帮小明(化名)系鞋带’,这在机构干预时从未出现过。”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当空教室遇上星星的孩子:一个中国融合教育的破冰样本

精英团队的破壁选择:为什么是欣融合?

更令行业侧目的是,这个初创机构竟汇聚了顶尖特教力量:

美国委员会认证博士级行为分析师(BCBA-D)朱璟,婉拒多家知名连锁机构邀约后,选择每月亲赴福建为欣融合督导;

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康复专家田英霞,不仅驻点指导欣融合的言语(口肌)课程,还亲自为有言语障碍的儿童进行评估、授课;

中山三院发育行为科专家梁亚勇,与欣融合开展“医教结合”领域的合作。

用这些专家的话讲,他们看中的是欣融合“不讨巧”的笨功夫。当行业盛行“三个月开口承诺”时,欣融合坚持在入园评估中注明“可能需要200小时干预才能实现需求表达”;当其他机构避开复杂的高功能个案时,他们充分发挥高密课程的专长,曾用112天帮助医院诊断只具备幼儿园中班能力水平的小羽(化名)追上大班课程,可以在家跟父母玩20以内加减法的游戏。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当空教室遇上星星的孩子:一个中国融合教育的破冰样本

融合之困:当我们在谈论接纳时,实际在谈论什么

在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欣融合回答的是一组发人深省的回忆:春游时,特需儿童家长默默退到队伍最后;普通家长悄悄询问“那个孩子会不会打人”;商场融合实践中,路人举起手机拍摄特需儿童的刻板行为。

“真正的融合不是单方面的‘融入’,而是双向的认知重构。”杨梦丽分享了一个温暖案例:在开展同伴社交的“小老师计划”中,普通儿童教特需伙伴拼积木,事后兴奋地说:“原来小宇不是笨,他只是需要更多时间!”

目前,欣融合正在研究一套阳光融合课程系统,以帮助更多幼儿园可以更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师资优势,为本园的特需儿童融入校园提供更好的支持。“在力所能及的地方,我们将尽可能地帮助更多的孩子”,杨梦丽说,“同时,我们敬畏着每个个案的差异,踏踏实实地,坚守科学的干预。”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当空教室遇上星星的孩子:一个中国融合教育的破冰样本

‌从福州一间空教室起步,欣融合已点亮6所幼儿园的融合之光。在世界孤独症关注日这个特殊节点,他们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层命题:当人口结构剧变与特殊教育需求激增相遇,空置的教室或许正是重构教育公平的起点。正如杨梦丽在采访中所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填补空间的空白,更是填补理解的鸿沟。”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当空教室遇上星星的孩子:一个中国融合教育的破冰样本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