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悦:多姿多彩的志愿活动彰显新时代科研人员的面貌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殷悦:多姿多彩的志愿活动彰显新时代科研人员的面貌

“回首看来,志愿工作硕果累累,但其实刚开始的迷茫和困惑、弯路和血泪的都是我们曾经经历的一个阶段。科研人员刚开始不会科普,特别是在做宣教的时候,也有博士把孩子们说睡着的趣事,也有我们要出的科普读物写着写着还逃脱不了科技论文的影子。”殷悦说,“我们团队在摸索的过得中,先后得到了很多科普大咖、院士们的鼓励的指引,渐渐地我们朝着专业的方向慢慢转变。”

2023年度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现场

2023年度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现场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苏渔谣”渔业科普宣传团队创建于2017年,凭借着做好科普工作的责任感和科技志愿服务工作的使命感,为公众奉上了一场场渔业科普盛宴。2022年,“苏渔谣”渔业科普宣传团队被中国农学会授予宣传团队的称号。

殷悦是淡水水产研究所办公室主任,也是“苏渔谣”渔业科普宣传团队的发起者和负责人。她介绍道:“我们办公室比较特殊,都是女同胞,先后获得江苏省省级机关‘巾帼文明岗’和 ‘江苏省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以我们行政管理部门做牵头和抓手,搭建了‘苏渔谣’渔业科普宣传业务的团队,管理平台+科研团队创建了无数个科普组合,有效搭对子开展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

据殷悦介绍,在科普的道路上,“苏渔谣”渔业科普宣传团队也在总结着科普的宣传对象和宣传模式:一是上级领导机关,这种“向上的志愿服务”,意在让上级领导或政府机构更多地了解地方研究所的工作状态与科研成果;二是科研领域的兄弟单位,对条线上的单位加强科技与科普对接,形成“互通有无,形成合力”;三是社会公众,尤其是孩子们。殷悦发现,老百姓其实对渔业相当缺乏了解,“我们围绕着十年禁捕和长江大保护的一些中央政策做好纽带,用我们科研院所的力量做服务,为大家解读中央政策。”

几年来,“苏渔谣”科普团队创新采用“三进”模式,即“进社区、进校园、进线上”,赴金陵图书馆、南京市青少年宫、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开展渔业科普志愿服务,走进50多所高校、中小学及幼儿园、20多个社区等,开展渔业科普志愿服务50余次。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苏渔谣”团队还主动融合新时代渔业标签,整合科技资源,结合受众年龄段、知识结构、科普需求等对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目前已累计出版包括《苏渔谣》、“有约”系列、《渔美四季》系列在内的30本(套)科普书籍。其中“有约”系列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书目”、《渔美四季丛书》系列获得2023年度“江苏科普创作出版扶持计划”。

在团队的努力下,“江苏渔业生态资源保护科普体验馆”(原淡水水产研究所标本馆)也于2023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并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研学课程。“今年我们专推的是《渔美四季丛书》系列课程,一共12本书,课程也按照生态学的时间排序,比如春天的时候,我们就会给孩子们讲螺蛳,五六月份主推小龙虾,还有小龙虾的升级版红螯螯虾,秋天大家吃螃蟹,一般讲完了以后,晚上妈妈肯定是要烧一顿螃蟹的。到了冬天也就是春节的时候,我们还会跟大家讲玩转锦鲤。”这些课程广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2024年江苏省政务中心“保护长江母亲河”宣传活动现场

2024年江苏省政务中心“保护长江母亲河”宣传活动现场

除此以外,殷悦还充分挖掘“苏渔谣”渔业科普宣传团队人员的艺术才华,组织了庆3.8“昆曲与渔”、6.1“渔你有约”特色节日活动,团队自编自导的“苏渔谣”主题曲及舞蹈表演,在各大宣传活动平台传唱。“原来大家都觉得科研人员书生气很重,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多姿多彩的志愿活动来展示新时代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面貌。”殷悦笑道。

七年过去,“苏渔谣”已成为守护长江资源的一份子,殷悦与团队成员用赤诚之心谱写江苏渔业文化歌谣,唱响了全国渔业科普交响曲。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