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慈善应用:探索新技术在公益领域的无限可能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科技创新与慈善应用:探索新技术在公益领域的无限可能

11月26日,由凤凰网主办的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高峰论坛于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公益界、学术界、创意界、媒体界、文体界和企业界等领域的嘉宾跨界共聚,围绕残障共融、临终关怀、非遗传承、ESG创新、科技慈善等议题,分享公益故事与问题解法。

在圆桌对话环节,凤凰网副总编辑、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女童保护”发起人孙雪梅作为主持人,携手来自多个领域的重磅嘉宾,围绕“科技创新与慈善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

凤凰网副总编辑、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女童保护”发起人孙雪梅

凤凰网副总编辑、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女童保护”发起人孙雪梅

这些嘉宾包括蚂蚁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蚂蚁集团社会责任部总经理王晓晶、抖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产品与运营总经理罗海岳、益语智库数字化战略专家、颗粒公益传播发展中心创始人顾源源 、修正药业集团品牌中心总经理胡樱馨 、vivo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张天潘。

多领域大咖嘉宾讨论:当技术应用在公益慈善领域

当AI应用到了公益慈善领域,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圆桌对话伊始,凤凰网副总编辑孙雪梅首先分享了个人对于科技创新在公益领域应用的感触和体会。她认为,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手段进步,极大地拓宽了慈善实践的广度,提高了效率,并增强了透明度。她强调,科技向善需要跨界合作,实现互信与可持续的发展。

随后,抖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产品与运营总经理罗海岳谈及当下热门话题——如何看待互联网资讯平台上的慈善伦理?他表示,公益伦理问题的出现并非因为互联网,但不同的媒介会让问题呈现的方式不一样。抖音作为兴趣推荐平台,一切从用户的价值出发,致力于把流量尽可能留给优质的好内容,以保护用户和捐赠人的捐赠体验。

抖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产品与运营总经理罗海岳

抖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产品与运营总经理罗海岳

蚂蚁集团社会责任部总经理王晓晶强调,科技进步的目的是帮助更多人无障碍、低门槛的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普惠其中的关键。科技企业首先要从自己的产品出发,让数字化工具能够更好的服务普惠人群。同时她提到,公益的一个使命是唤醒人心,数字技术正在助力实现广泛的公众带动,让公众感知、理解并参与到公益中来,这个价值非常重要。她以蚂蚁森林为例,介绍了其8年来带动的7亿网友参与其中,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行动把“看不见的绿色”转化成“看得见的绿色”。

蚂蚁集团社会责任部总经理王晓晶

蚂蚁集团社会责任部总经理王晓晶

修正药业集团品牌中心总经理胡樱馨,则分享了修正药业在社会责任和慈善项目中投入资源和科技创新成果的经验。她表示,从公益的角度来看,修正药业一直不遗余力。无论是线上修正健康APP还是线下,全国现有的营销队伍,都在努力践行修正的宗旨——“修得正心,开创无限”。“我们把公益和普惠放在首要任务,紧跟集团步伐,共同践行公益理念,为守护人类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修正药业集团品牌中心总经理胡樱馨

修正药业集团品牌中心总经理胡樱馨

效率与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圆桌对谈期间,益语智库数字化战略专家顾源源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到了从实践到提炼过程中感受到的科技层面需求变化。她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公益项目对于科技手段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需求端来看,科技创新在提升公益项目效率、扩大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顾源源表示,随着对公益行业的深入了解,他逐渐意识到科技才是为公益带来最大力量和效能的工具。顾源源以蓝信封公益为例,详细阐述了科技在公益中的具体应用。

蓝信封每年动员几万名大学生和留守儿童通信,这看似传统的公益方式持续了十多年。然而,在2021年与益语智库合作的数字化战略逐步落地后,蓝信封可以在几十万封通信中筛查出七八千名需要心理支持的孩子。。这些孩子在通信过程中被无感地发现,当地的老师及时介入,每年都能挽救许多可能自杀的孩子。通过技术,蓝信封不仅挽救了生命,更帮助许多孩子建立自信、修复创伤。

益语智库数字化战略专家顾源源

益语智库数字化战略专家顾源源

vivo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张天潘则分享了vivo在科技无障碍方面的实践成果。他介绍了一款名为“vivo看见”的创新产品,这款产品能够助力视力障碍群体通过手机实时感知外界环境,读取文字信息,从而有效解决了视障群体在环境和物品识别、快速获取文字信息等诸多难题。

张天潘说,公司始终致力于运用科技手段,为弱势群体在生活中面临的数字鸿沟搭建桥梁。他强调:“我们深知,听障、视障等不同残障群体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单凭一家公司或机构的力量难以全面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我们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期待与各方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无障碍事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更多友商加入我们的行列,共同构建新型无障碍标准,为更多人提供贴心服务。”

vivo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张天潘

vivo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张天潘

科技应用公益慈善的未来和思考

此外,圆桌论坛对话期间,抖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产品与运营总经理罗海岳进一步展望了未来公益慈善的发展趋势。他认为,未来AI能够帮助公益机构降本降效,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情。

谈到对科技尤其是以AI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在公益行业的应用有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话题时,蚂蚁集团社会责任部总经理王晓晶表示“技术有爱,技术有合,公益才能行远”。第一,科技要有爱,AI是技术,更是爱。我们要时刻清醒的知道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要从对人的关注关怀中去不断探索对需求的解法。有爱,科技就不会迷失方向;第二,科技有合(有众),技术的力量是应该助力更多方链接起来,创造合作,携手求解社会问题,联合公众更联合伙伴,共同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王晓晶以数字木兰系列女性支持项目里的AI豆计划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赋能乡村女性数字就业的实践。其中特别提到了联合县域、社会组织、科技公司、品牌伙伴等一起发挥合力,推动项目的有效落地和可持续发展。这份力量,不仅带来了就业机遇,更带来了从女性个体成长,到家庭发展、社区激活和县域经济带动甚至产业进步的多重社会效应。科技之合,真的带来众益。

益语智库数字化战略专家顾源源在回答如何在发挥科技效率和保护受助者隐私之间找到平衡的问题时表示:“我们需要在科技效率和隐私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既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持,更要从源头的业务设计层面来避免风险发生”

在当前经济形势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企业公益预算的削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然而,随着公益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公益需求的日益增长,如何平衡科技与公益的关系,成为企业界和公益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对此,vivo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张天潘给出了自己的观点,面对当前的大环境,企业确实面临着公益预算削减的压力。然而,他认为,企业要想在公益领域取得实效,就必须精准地找到自身业务与公益方向的关联度。

张天潘强调,公益项目与企业的业务紧密相连,甚至可以反向赋能业务发展。他认为,这是企业做公益的合理方向,也是实现科技与公益平衡的关键。

科技创新与慈善应用:探索新技术在公益领域的无限可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