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凤凰网主办的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高峰论坛于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公益界、学术界、创意界、媒体界、文体界和企业界等领域的嘉宾跨界共聚,围绕残障共融、临终关怀、非遗传承、ESG创新、科技慈善等议题,分享公益故事与问题解法。
在以“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ESG方案”的圆桌论坛环节,北京银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达沃斯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张伯驹,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慈善总会家风传承与慈善信托委员会总干事傅昌波,《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版出版人兼主编、共益企业中国董事会主席沈东曙,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环球家族办公室负责人,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刘蔓,以及Brand Finance中国区总裁陈忆登等嘉宾出席。
多位嘉宾对企业、投资者、公益组织在ESG行动中的角色、中外ESG差异、中国在国际ESG行动中的角色和发展路径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ESG各参与方应形成有效的方法论协同
ESG框架来自于西方,E就是环境,S就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公正,G就是治理,包括企业治理、社区治理、国家治理,以及全球治理。关于ESG的话题,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持续探讨了大约20年,中国作为全球ESG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一直在与全球连接,同时也有着很多新的做法和思想的演进。
刘蔓作为中金环球家族办公室负责人、董事总经理,主导过很多企业家的财富管理、家族治理、战略慈善规划等工作。随着中国企业家奋斗之下的财富日益积累,如何促成家族发展与企业成长间的良性循环?如何实现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高效融合,在当今发展阶段下,企业、公益组织和投资者在ESG实践中的角色和责任是什么?
对此,刘蔓表示,慈善公益的经济学本质,是财富和文明的外溢。而ESG理念从提出到发展的20年,其实是互联网革命、移动互联网革命、全球化分工等历史性红利爆发的20年。所以,才会有大量已经在商业上相对成功的企业,逐渐把ESG当作一个固本培元的重要工具,以及企业和家族文化品牌的核心组成。
她表示,当企业家产生了内在的ESG需求之后,企业、公益组织和投资者都是这个相关生态的参与主体。至于这个生态能否形成良性进化,则取决于各方能否围绕着这个价值观形成有效的方法论协同。刘蔓以安踏集团为例,列举近年来安踏主营业务发展和ESG推动协同得宜,是源于企业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方法论解构。比如说以供应链零碳为目标,其内部流程的处理必然更具效率;在公益方面,安踏沿着运动主线大举投入体育教育,并选择和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合作,基于后者在全国各地的6000多个梦想中心在地网络去做教育公益,显然也会更有效率。这一套思考方式,本质上跟体育产业基于比较优势做分工的供应链管理,是共通的。
当注重ESG的投资人看到一家企业的文明自然外溢,且所有事情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呈现知行合一,自然会降低其在估值中的风险折价。这就是一个全社会多方参与、专业分工、协同共赢的结果。
中外ESG进展有何不同?重要的是用ESG框架推动共享繁荣
Brand Finance是全球唯一一个在瑞士达沃斯论坛发布品牌价值五百强的机构,其中国区总裁陈忆登观察,在ESG披露方面,中外ESG主要是针对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众监管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直接利益相关方,特别是投资者之类的需要。大家都非常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方面,我国对环保比较重视,此外还有社会公益方面。但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公益和社会治理特别重视,特别是社会治理。除此之外,整个披露的完善程度也不太一样,我国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尤其是监管方面,完善程度还是有提升空间的,利益相关方披露的透明度也存在一定差异。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傅昌波则提供了更高远视角的观察,他表示,怎样才能用ESG框架推动共享繁荣的国家和星球?中国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跟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ESG治理推动的框架是高度吻合的,甚至是超越的。中国这些年来推动2030碳中和、碳达峰的计划以及大规模减贫、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这些从大的国家政策上都体现出ESG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共享发展、可持续发展。
傅昌波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已经进入可持续发展快车道,三大证交所5月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指引》,财政部发布企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其实都是从重要的经济政策层面推动商业向善,推动ESG框架进入到实施层面。所以说,我们正在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能不能引领新时代,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我们底层逻辑能不能保障实现共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避免形成新的ESG利益集团 中国企业可以重新定位自己
实际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慈善事业跟北美相比还处于早期,但中国的投资者可以跳过布施慈善的方式,采用更现代的公益方式。那么中国ESG体系如何与现代的国际标准以及国内政策更好地结合呢?
对此,陈忆登表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一定要了解国际游戏规则。他说,每年达沃斯论坛上BF都会发布《可持续发展感知报告》,就是结合联合国人类发展的目标,里面有十七个主题,加上国际会计师准则和国际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这些指标有助于了解企业甚至国家主体在可持续发展上的情况。品牌价值和ESG的关系非常大,因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关注的同时也会产生短期和长期的财务效应,所以关注ESG就是关注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
陈忆登特别提到,茅台ESG报告很精彩。最强品牌的序列里面除了有苹果、微软,也发现了抖音的身影。虽然中国品牌的身影在里面比较少,但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对国家怎样更好地适应国际游戏规则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他总结道,企业在国内的做法,主要可以围绕这几点:整个体制和系统的设计是不是符合中国的实际需要,经济发展水平到产业结构,整个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不是适合中国企业开展ESG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利益相关者做了这么多工作,才能得到一个正向的、客观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他说,“所有工作做下去都是为了看疗效,有了这样的国际标准游戏规则进行监控,然后不断地让自己得到非常客观的提升,其实是企业未来需要去做的工作。”
对于中国加强ESG的国际协同方面,《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版出版人兼主编沈东曙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表示,首先,中国企业的规模广,品类全,代际分化明显,在新的时代怎样重新定义商业和企业家个人成功方面,我们应该强调代表新兴市场国家,在观念和实践创新上有独特贡献。
其次,ESG目前遭遇的一个主要挑战在于ESG从业者本身是巨大的获利者,过去这么多年,其中有些人并不是真正在推动社会进步,而是成为了新的观念食利阶层,所以才会遭到反噬。中国在这方面可以更警醒,更强调能够让整个社会,尤其是弱势人群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ESG的好处,从而实现共益经济的新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