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从包容弱势群体发展到无差别、平等对待社会每个参与主体,是文明程度的体现。期待大家都能融入到无障碍的环境中,这样我们的梦想终将慢慢变成现实。”
11月26日,由凤凰网主办的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下午的高峰论坛上,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以《舞动无声:推动无障碍,让城市更有温度》为主题,通过手语进行了演讲。
在邰丽华看来,尊重和关爱已经成为我们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最基本的准则。尊重是一种态度,是对他人平等相待的延伸,也是人际交流的起点。这意味着我们在彼此交流之前,要先接受每一个人的独特性,不管是性别、年龄、文化背景,还有身体这样和那样的不便,我们都要以平等的视角去看待。尊重也是一种关爱的延伸,是将关爱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关爱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需要我们真正去行动,将它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成为能够被他人看得见的“尊重”。
无障碍就是这种尊重的具体体现之一。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和健全是关爱的一种,社会对残障人士、特殊人士需求的关心和温暖,是他们最需要的温度。以往人们习惯于用残障人、健全人进行简单的界定。但她认为无障碍应该是一种道德追求,也就是正视一个现实:每个人是平等的,不应该用界限将残障人士和健全人士区分开来,大家应该融合在同一个社会;应该打破所有的界限,共同构建平等对待所有人的社会,这才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最理想的明天。
据统计,无障碍设施已经涵盖全世界约5亿人,包括8500万残障人士,2.8亿老年人和2.5亿的儿童。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长大,都将会老去,也就是说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长河中都会有15%的时间,需要无障碍环境的支持。她期望,所有人能共同努力,让无障碍的建设发出更多的光芒,让每一个生命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城市间穿梭,让城市充满温暖阳光,让每一个人都能绽放笑脸。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参加行动者联盟2024年凤凰网公益慈善盛典活动,我也非常高兴和各位朋友、专家、老师一起分享我们身边社会非常关注的,和每个人福祉息息相关的话题——无障碍,让城市更有温度。
在今天的这样一个时代,尊重和关爱已经成为我们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最基本的准则。那么,怎么体现关爱和尊重呢?
我认为,首先,尊重是一种态度,是对他人平等相待的延伸,也是人际交流的起点。这意味着我们在彼此交流之前,要先接受每一个人的独特性,不管是性别、年龄、文化背景,还有身体这样和那样的不便,我们都要以平等的视角去看待。
当一个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用轮椅行进的时候,有的人可能会从实用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把残障人士看作“他者”,去思考如何帮助他更好地融入社会。但是,我们要知道,残疾人本来就是组成社会的一部分。在此之前,我在跟很多残疾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真正的尊重并不在于表面的礼貌和客气,而在于内里中是否把残疾朋友当做我们生活的一分子。
其次,尊重是一种关爱的延伸,是将关爱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刚才邹老师说到,生活中有关弱势群体的很多细节往往是我们忽略的。其实,关爱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需要我们真正去行动,将它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成为能够被他人看得见的“尊重”。无障碍就是这种尊重的具体体现之一。
所以我想说,无障碍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学问。为什么说是学问?因为无障碍会教会我们怎样在情感中建立共鸣和同理心,怎样包容、怎样接纳,这是很重要的;也让我们认识到无障碍并非局限于道德理念,而是体现在很多细节,是将温暖融入的生活环境中。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和健全是关爱的一种,社会对我们的残障人士、特殊人士需求的关心和温暖是最重要的温度。就像我自己,作为一个聋哑人,视觉信息的获得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视障的朋友、坐轮椅的朋友,都可以通过无障碍设施感受到社会对特殊人群的接纳和尊重。现在社会通过无障碍环境对轮椅的适用者在包括门的宽度、坡道的度数;盲人、视障朋友在智能手机、电话信息的获取;听障人士在信息无障碍获取方面提供的支持,都展示出人们对残障人士的理解和关注。
在过去,我们习惯将“残障”与“正常”进行简单的对比,将“无障碍”视为一种道德上的追求。但今天我们正视一个现实:我们每个人是平等的,不应该用界限将残障人士和健全人士区分开来,大家应该融合在同一个社会;应该打破所有的界限,共同构建平等对待所有人的社会,这才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最理想的明天。
无障碍环境不仅是残障人士,也是所有人的需要。这种关爱不是剥夺他们的权利和忽略他们自己独特性的存在,每个人都是有权利的,这种关爱和尊重的结合是互相帮助、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人文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体现。
大家提到“无障碍”这个词的时候,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其实,无障碍设施不仅局限于服务特殊人群,也会覆盖到全社会的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无障碍和我们所有人都息息相关。据统计,无障碍设施已经涵盖全世界5亿人以上,包括8500万残障人士,2.8亿老年人和2.5亿的儿童。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长大,都将会老去,也就是说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长河中都会有15%的时间,需要无障碍环境的支持。
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包括中国的无障碍环境已经建设和发展得非常好了。刚才主持人提到,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目前,我国无障碍环境的硬件建设已经非常完善,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每一个人都有享受到无障碍环境带来的福祉,让我们可以自由地参与、平等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图中就是无障碍的标识,在座的各位都会在各个环境场合中认识到这些,很多公共场合都有体现无障碍标识的元素。标识是无障碍,但可以让很多人在情感、需求和认知上有人文关怀的体现,也就是温度的展示。
无障碍是人文的关注和关怀,是大家对弱势群体的理解、包容和接纳,更是平等的关心。我们看到国外很多大型画廊和美术馆都为残障人士设计了特定区域,例如一些触摸艺术品的展示。如今中国也有帮助盲人认识文物或者艺术的触摸艺术品或仿制品。我在法国曾经参观过一个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聋人学校,他们专门为视障朋友做了触摸艺术殿堂。如今我们中国也有很多博物馆设有无障碍展示,让很多残障人士和特殊人群可以走入博物馆,享受到文明带来的体验。例如,故宫无障碍手语导览让聋人可以进入故宫,并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在关注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同时,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建设,让残障朋友在享受便利的同时,能感受到社会带来的温暖和尊重。
科技发达为我们带来生活的便捷,消除与社会的隔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很多便捷方式。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言的时候,全程使用讯飞同传无障碍实时反映服务,让在场一百多个外国使节感受到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现在在日常沟通过程中,听障朋友可以免费使用讯飞听见 app 实时录音转换文字功能,实现生活交流无障碍。还有,vivo 通过多轮语音对话提问可以让视障朋友获取更多的信息,让他们不再依赖“他人描述”
科技助力艺术作品的创新和发展。我们用科技手段优化舞台表现和节目效果,我们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近年来创作了如盲人幻境音乐会的《永耀之花》、跨界融合剧的《梦的守望》以及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前一段时间我们在中国台湾地区进行了“千手千眼”演出,成为两岸文化的融冰之旅。今年12月7日,我们会在北京东方演艺集团的“壹空间”进行“梦的守望”展演,欢迎大家前去观看,请朋友们看一看特殊艺术现代舞的表演。科技在这些作品中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以人为本融合于艺术,作用于作品的创新和创造,有很强烈的震撼感和表演力。
如今无障碍从包容弱势群体发展到无差别、平等对待社会每个参与主体,是文明程度的体现。期待大家都能融入到无障碍的环境中,这样我们的梦想终将慢慢变成现实。这是 2023 年春节晚会一个合唱节目,从快递小哥、医护人员、清洁工、牧民、消防员等等所有各行各业的人士,包括我们残障朋友,都融入在《早安,阳光》这样充满温暖的氛围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都生活在多元化社会中,都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生命的精彩。无障碍设施建设在硬件上的完善,更是人文宏观精神的展现,我们尽量求同存异,促进共同的发展与交流,用人文的情怀包容整个社会、包容你我他,才能让无障碍的建设发出更多的光芒,让每一个生命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城市间穿梭,让城市充满温暖阳光,让每一个人都能绽放笑脸。
最后,我在这里教大家一个手语。伸出你们的大拇指,再伸出你们的食指和小手指,让我们把爱传递出去,这是国际手语——“我爱你”。感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