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筑桥”公益行动:儿童公益项目应超越单一硬件建设局限,实现软硬件的有机结合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为爱筑桥”公益行动:儿童公益项目应超越单一硬件建设局限,实现软硬件的有机结合

行动让美好发生,11月26日,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在京举办。来自公益界、媒体界、创意界、学术界、文艺界、企业界的代表共襄盛举,见证多个年度公益荣誉的揭晓。“为爱筑桥”公益行动公益项目荣获“特别贡献奖”。

“为爱筑桥”公益行动:儿童公益项目应超越单一硬件建设局限,实现软硬件的有机结合

自2023年启动以来,“为爱筑桥”公益项目已在公益领域取得显著成效。该项目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滨州士平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计划五年内投入3000万元公益资金,旨在支持云南省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超过3万名少年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项目负责人在接受凤凰网公益采访时强调:“儿童公益项目应超越硬件建设的单一模式,实现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结合。”“为爱筑桥”公益行动不仅提供物质支持,还通过升级硬件设施、物质与精神双重帮扶、心理关爱和学业支持,构建了全方位的关爱体系,为困境儿童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和深切的关怀。

展望未来,“为爱筑桥”公益行动将继续深化项目设计,精准对接困境儿童的需求,扩大资助范围,并加强与当地妇联等组织的合作,确保公益资源能够精准投放至最需要的地方。同时,项目还将探索更高效、可持续的公益模式,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和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关爱困境儿童的强大合力。

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评选由凤凰网主办,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提供联合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红十字国际学院提供学术支持。

凤凰网:发起“为爱筑桥”公益行动的初衷是什么?

“为爱筑桥”公益行动负责人:我们因爱汇聚,为爱启程,秉持着“为困境儿童铺设通往美好未来的爱心桥梁”的崇高愿景,于2023年,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滨州士平公益基金会携手共同启动“为爱筑桥”公益行动。该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2023年到2027年)实施公益资金3000万元,重点惠及云南省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预计惠及少年儿童将超过3万名。我们致力于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关爱呵护欠发达地区困境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助力孩子们点燃成长成才梦想。

通过“为爱筑桥”公益行动,我们期望为促进乡村教育的振兴、维护民族团结和谐、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出我们的积极力量与温暖关怀。

凤凰网:“为爱筑桥”公益行动有哪些创新性的项目设计?这些创新举措为儿童公益提供了哪些新的思路和解法?

“为爱筑桥”公益行动负责人:“为爱筑桥”公益行动项目实施依托于一整套完善创新的公益支持体系,不仅为云南省困境少年儿童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还在公益领域展现了一系列创新性的项目设计。

一是硬件设施全面升级,项目深入怒江州贡山县、福贡县等偏远乡村学校,通过提升教学环境与生活条件,为学校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项目不仅对学校食堂进行了全面改造,确保了食品保鲜与安全;还翻新了男女学生浴室,彻底改变了浴室设备陈旧、学生洗浴难的现状。二是物质与精神帮扶并举,项目为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有效减轻了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同时,更注重精神上的激励与支持,鼓励学生勇敢追梦,树立崇高志向。关爱行动直达童心,项目特别关注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孩子们提供科学的生理知识普及与心理辅导。这一行动不仅解答了孩子们的疑惑,更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实实在在善举,收获实实在在成果。在贡山县丙中洛中学,修缮后的宿舍内,白墙、明亮的窗户、整洁的寝室让学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15岁的小运来自单亲家庭,因获得助学金,信心倍增。她说,“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努力,就会有曙光。”

在拉甲木底完小,捐赠资金帮助学校改建食堂和浴室,确保孩子们能吃到新鲜的蔬菜,过上更好的生活。五年级的小梅说:“这份关爱让我更有追逐梦想的勇气。”丙中洛中学受助学生双燕说:“进入青春期后我很困惑,面对生理上的变化还有些惊慌,听完青春期讲座后,我已经能够坦然走进青春期,也更加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对未来生活也更有信心了。”

项目实施的每一年,像上述孩子们获得经济上的资助、并收获深切关怀的学生超过6200名。因此,从该项目的成效来看,新时代的儿童公益项目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物质援助范畴,而是将心理关爱与学业支持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意味着,儿童公益项目必须超越单一硬件建设的局限,实现硬件与软件提升的紧密结合,将心理关爱与生活帮扶深度融合,形成全方位的关爱体系。此外,我们更应重视公益项目技能培训的前瞻性设计,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有效提升孩子们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在物质上帮扶,更能在精神上、能力上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之路。

凤凰网:由于不同地区的状况不尽相同,“为爱筑桥”公益行动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境?如何调整策略加以应对?

“为爱筑桥”公益行动负责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为爱筑桥”公益行动的实施过程中,面对如何更加公平、更加有效、更加精准地分配公益资源的问题,项目团队灵活调整策略,扩大资助县域范围。项目启动首年,覆盖云南省9个州(市)10个县,其中90%为国家重点帮扶县,以确保资助和资源能够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面对项目地多为偏远少数民族的实际,注重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文化传统,确保公益行动与当地社会和谐共生。此外,项目在提供直接资助和支持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坚定的信心,以增加孩子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

凤凰网:未来,“为爱筑桥”公益行动有哪些规划?

“为爱筑桥”公益行动负责人:展望未来,“为爱筑桥”公益行动将继续秉持初心,将进一步深化项目设计,不断探索创新,确保能够精准对接儿童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在项目执行层面,我们计划更加深入地扎根基层,通过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准确掌握困境儿童的实际状况与迫切需求。为此,我们将加强与当地妇联组织的紧密合作,共同搭建信息共享与资源调配的平台,确保公益资源能够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公益模式。这包括但不限于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益活动的执行效率与效果;以及尝试建立长期跟踪与反馈机制,确保我们的帮助能够持续、稳定地惠及目标群体。

此外,“为爱筑桥”公益行动还将致力于提升社会对困境儿童问题的关注度。我们将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关爱困境儿童的强大合力。我们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支持的公益氛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爱筑桥”公益行动项目,不仅为困境儿童铺就了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更展现了社会各界对乡村教育振兴、民族团结和谐的坚定支持与美好愿景。我们相信,在爱的力量下,越来越多的困境儿童将勇敢追梦,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