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毒先锋”给电商去毒:推动城市减塑和平台治理,期待“重复使用”成为日常理念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无毒先锋”给电商去毒:推动城市减塑和平台治理,期待“重复使用”成为日常理念

行动让美好发生,11月26日,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在京举办。来自公益界、媒体界、创意界、学术界、文艺界、企业界的代表共襄盛举,见证多个年度公益荣誉的揭晓。“无毒先锋”给电商去毒获评“年度十大公益创意”。

“无毒先锋”给电商去毒:推动城市减塑和平台治理,期待“重复使用”成为日常理念

项目负责人在接受凤凰网公益专访时,分享了国外在推动“电商企业守住产品化学物质合规底线”方面的积极经验。当点外卖成为大多数城市青年的一种生活方式,项目团队也在积极推动“城市减塑”,监督平台治理,比如在多家电商平台开展一次性棉签调查,并递送《建议函》、告知调查结果,目前绝大部分违禁塑料棉签链接已被下架。

“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公众用行动参与进来,减少和拒绝一次性塑料产品使用,并形成垃圾分类、重复使用、绿色消费等行为,可以从尝试减少点外卖,奶茶,网购的次数开始;也可以尝试出差、旅行自带洗漱用品、自带水杯等;将拒绝一次性和‘重复使用’的生活理念灌入日常。”

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评选由凤凰网主办,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提供联合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红十字国际学院提供学术支持。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给电商去毒”促使平台企业分别下架400款超标产品链接和998个违禁产品链接。在与平台沟通接洽的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为此,你们搭建了怎样的工作流?

项目负责人:在工作过程中,我们逐渐与五家电商平台建立了相应的沟通渠道和基本的信任关系。

我们的产品调查结果出来后,先撰写给电商平台的建议函,包含调查结果和超标产品的链接及治理建议。然后,将建议函和超标产品的检测报告一起打包发送给平台,并与之沟通。平台收到我们的建议函后,会转交给内部相应的处理人员,进行核查和治理。在与电商平台沟通后,我们会定期监测超标产品的下架情况,并与平台保持沟通,同步未下架的产品及了解相关原因,直到所有的超标产品链接下架为止。

困难的地方可能在于我们与平台对接的部门不一定是直接治理的部门,需要对接人将我们的舆情传递给负责治理的部门或同事,因此可能会存在沟通过程中的信息差,以及沟通会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较难与具体治理人员进行直接和交流。

凤凰网:在推动“电商企业守住产品化学物质合规底线”方面,国外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积极经验?

项目负责人:以美国的RRC评分系统来说,国际上有很多组织关注零售 / 电商平台在售商品化学品安全问题,诸多国外零售电商企业平台也在其社会责任和可持续进程中覆盖化学品管理议题。例如一项名为 Retailer Report Card(零售企业化学品管理评价卡)的行动,选取了美国和加拿大最大的 50 家左右的个

零售商、电商平台对其消除有毒化学品的企业行动进行评分 。该评分设立了 13 个指标项标准,从化学品管理政策的制定、公司内部管制、有害化学品的消除和替代行动、信息公开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对电商平台的化学品管理表现进行打分和排名。

被评分的企业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企业,如苹果、丝芙兰、沃尔玛、宜家、亚马逊等。其中,电商平台亚马逊从第一次评分(2016年,F)到后面取得很多进步。评价卡帮助该公益组织与亚马逊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持续对话。亚马逊自己的化学品管理政策是高于基本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他们禁用了自有品牌中的一些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包括美妆、个护和清洁产品,并且扩增了限制产品的清单,限用食品包装中有害塑料的使用,此部分适用于自有品牌的食品包装。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限制一些化学品在第三方品牌中的使用,例如第三方的产品含有二氯甲烷的话则不允许在亚马逊的平台上销售,并且会向消费者披露相关信息。

凤凰网:深圳零废弃无毒先锋”的一大重要工作目标是为我国正在开展的新污染物及塑料污染治理行动做出贡献。在今天,点外卖成了大多数城市青年的一种生活方式,基于这样的情况,在推动“城市减塑”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积累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方法?

项目负责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

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以下简称“新限塑令”),其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注:一次性塑料棉签,以塑料棒为基材制造的一次性棉签,不包括相关医疗器械)无毒先锋围绕这两个产品开展了电商平台销售情况的几轮调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2021年7月起,我们开始对电商平台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却发现仍有不少店铺在“正常”售卖一次性发泡餐盒。

2021年第一次调查开始到2022年10月,经过向平台提交建议函、平台沟通、公益组织联署公开信、向有关部门举报违法销售等多种形式的倡导后,上述4家电商平台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检出率从记录到的最高值68%降低至0%。

其中淘宝和1688平台新增一次性发泡餐具作为“未经允许违反国家行政法规或不适合交易的商品”纳入平台《淘宝平台违禁信息管理规则》,且淘宝把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纳入了平台的“绿网计划”;

倡导后未再发现京东销售发泡餐具;

拼多多平台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发泡餐具】、【泡沫饭盒】等相关关键词启用搜索屏蔽。

一次性塑料棉签:

2022年10月21日,无毒先锋完成了对淘宝、1688、京东、拼多多4家电商平台的塑料棉签销售调查。调查发现:各家电商平台中都仍有大量塑料棉签在销售中,最高检出比例达71%,且非常规的棉签类似产品种类繁多。

2022年和2023年,无毒先锋在淘宝、1688、京东和拼多多4家电商平台展开了两轮一次性塑料棉签调查并分别向各平台递送《建议函》并告知调查结果,各平台排查后,绝大部分违禁塑料棉签链接被下架。

我们还推动了平台的进一步治理:

l 淘宝平台将“塑料棉签/一次性塑料棉签/塑料棒棉签”列为屏蔽词,并直接跳转“绿网计划”。

l 拼多多将“塑料棉签/一次性塑料棉签”列为屏蔽关键词。

其实,在推动整个“给电商去毒”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相当的困难。比如和电商平台沟通与互信问题、电商平台反应不及时等,以至于我们有时候要采取进一步工作,比如和当地检察机关反映、通过和机构伙伴联名或媒体报道等解决。这不仅加大了成本,也让问题产品有了更长时间的销售。

其次是筹资的挑战。我们和产品标准的研究机构合作形成了一份符合中国零售电商平台实际的重点关注风险化学品/产品清单(2024年版),里面涉及到十几种化学物质和几十种产品品类,这就急迫需要我们有更多的产品调查行动,来推动消费者不再网购到有毒产品的可能。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人加入以及行动资金的支持。

凤凰网:对于刚开始尝试“减塑生活”的城市青年,有什么行动建议?

项目负责人:塑料污染治理也一直是我们团队关注的重点,尤其是一些有毒的塑料制品,这涉及环境和健康的双重问题。目前(2024年11月25日~12月1日),我们团队代表正在韩国釜山全程参与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成立的《终止塑料污染:制定迈向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INC-5),也联合了几家机构向各国政府和各利益相关方发出了“INC-5塑料污染治理行动倡议书”。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公众用行动参与进来,比如减少和拒绝一次性塑料产品使用,并形成垃圾分类、重复使用、绿色消费等,可以从尝试减少点外卖,奶茶,网购的次数开始;也可以尝试出差、旅行自带洗漱用品、自带水杯等;将拒绝一次性和“重复使用”的生活理念灌入日常。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