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让美好发生,11月26日,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在京举办。来自公益界、媒体界、创意界、学术界、文艺界、企业界的代表共襄盛举,见证多个年度公益荣誉的揭晓。“大病家庭在异乡的家”获评“年度十大公益项目”。
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总干事郑惠丹在接受凤凰网公益专访时,介绍了大病家庭面对的挑战——医疗费高昂、治疗周期长与失业风险、孤独与心理压力、生活困难与异地求医成本、治疗信息不对称、营养护理与卫生知识匮乏等。基于此,大病家庭在异乡的家提供了定制类的服务,比如精准满足受益人需求,为病友家庭提供临时免费的住宿与爱心厨房;全方位服务覆盖受益群体,构建病友互助体系。历经七年多的实践与优化,目前项目模式高度可复制,从国内走向国际。
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评选由凤凰网主办,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提供联合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红十字国际学院提供学术支持。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在你的工作和长期观察中,大病家庭面对哪些共同挑战?
郑惠丹:主要挑战聚焦在这些方面:
医疗费用高昂:大病患者往往面临长期且复杂的治疗过程,伴随而来的是高昂的医疗费用。这些费用不仅包括了直接的医疗开销,还可能涉及到长期的药物维持、定期复查以及可能的紧急救治等,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治疗周期较长与失业风险:由于大病治疗周期长,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这往往导致照顾者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工作,从而失去稳定的经济来源。这种经济上的断崖式下滑,进一步加剧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困境。
孤独与心理压力:生病后,患者可能因治疗需要而远离原有的社交圈,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减少,导致孤独感加剧。同时,面对疾病的未知与恐惧,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种种不适,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生活困难与异地求医成本:为了寻求更好的医疗资源,许多患者不得不选择异地求医。然而,这不仅意味着他们需要承担额外的交通、住宿等生活成本,还可能因为不熟悉当地环境而面临诸多生活上的不便与挑战。
治疗信息不对称:在医疗信息的获取上,患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来理解自己的病情,也难以准确判断各种治疗方案的优劣。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患者做出不合适的医疗决策,影响治疗效果。
营养护理与卫生知识匮乏:大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营养摄入、日常护理以及个人卫生等方面有着特殊的需求。然而,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可能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照顾,这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针对大病患者的支持应全面覆盖医疗、经济、心理、生活、信息以及护理等多个维度,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种种挑战。
凤凰网:您认为项目中最有特色或最创新的服务是什么?
郑惠丹:精准满足受益人需求:对于病友家庭而言,临时免费住宿与爱心厨房是两大核心需求。鉴于血液肿瘤病等病对居住环境和饮食条件的特殊要求,一个干净卫生的住宿环境及可供自行烹饪的场所显得尤为重要。小家项目正是针对这一刚需,为病友家庭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支持。
全方位服务覆盖受益群体:项目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需求,还深入到了精神与情感的支持。通过构建病友互助体系,让管理员角色主要由经验丰富的病友担任,实现了老病友对新病友的引导与帮助,共享治疗经验,相互间给予鼓励与力量。
高度可复制的项目模式:历经七年多的实践与优化,小家项目已发展出一套成熟且高效的管理模式,具备极高的可复制性,为在其他地区或类似情境下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资源链接的桥梁与平台: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小家不仅是一个直接服务病友家庭的实体空间,它还扮演着资源链接的关键角色,能够汇聚并整合来自社会各界的资源与力量,共同为病友家庭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支持与帮助。
凤凰网:项目在国际以及国内多个城市都设立了小家,在国际进行项目实施有没有什么难点?
郑惠丹:由于国际间文化差异显著,在设立小家项目时,需综合考虑多个层面,包括选址的适宜性和目标受益群体的确定等。以巴基斯坦的小家项目为例,最初设想将大病患儿作为主要帮扶对象,孤儿群体作为辅助对象。然而,在实际调研运营过程中,项目团队发现由于当地经济状况等因素,孤儿的需求实际上更为迫切。同时,国际小家在项目资源链接方面遭遇了困难,导致支持方与受益群体之间难以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和支持机制。因此,项目团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以更有效地满足当地孤儿等受益群体的实际需求。
凤凰网:在项目的设计中,有哪些需要针对大病家庭特殊考量的因素?
郑惠丹:小家的设立旨在精准服务于大病患者群体,该群体的实际需求是项目规划与设计时的核心考量。为了确保患者能便捷地享受服务,小家的选址通常设定在离医院步行仅需10分钟的位置。每个小家均配备有齐全的设施,包括必备的消毒用品和医用消毒灯,旨在提供一个既方便拎包入住又确保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每个小家都会配备管理员。管理员不仅负责日常的管理和陪伴入住家庭,还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家庭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从而提升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此外,小家借助与老病友志愿者与医护的的合作,定期面向患者家庭开展医疗、护理知识科普活动以及病友分享会,有效提升新病友的医疗护理知识水平。通过这一系列贴心的安排,小家致力于成为大病患者家庭坚实的后盾。
凤凰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医院起到了哪些作用?
郑惠丹:“小布家园”是由上海复旦儿科医院与同心圆在3年多前共同建立的一个小家。该项目得到了当地民政等政府部门的多次莅临指导与鼓励。医院将小布家园项目视为医疗人文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书记领导、社工部牵头,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院会评选出科室内的困难家庭,并推荐他们入住小布家园。同时,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医院与同心圆合作,确保小布家园项目的持续运营。此外,医院还配合基金会开展公益活动,为入住家庭提供便利,进一步扩大小布家园的宣传影响力。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