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让美好发生,11月26日,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在京举办。来自公益界、媒体界、创意界、学术界、文艺界、企业界的代表共襄盛举,见证多个年度公益荣誉的揭晓。蓝马甲行动获评“年度十大公益创意”。
“老年朋友的数字生活需求,与社会普遍认知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项目负责人在接受凤凰网公益专访时介绍,自2022年起,老人需求更多元,包括使用场景的多元、文化精神需求的多元。“他们依然是‘社会人’,而不是只关在家里的‘老人’。”从蓝马甲行动服务的老人反馈看,陪伴类的骗局更容易得手。因此来自家人和本地社区的有力支持,对于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未来三年,蓝马甲行动设定了“三个一”的小目标:深入老人的实际生活场景,打造一批老年友善型医院合作;加大投入AI这一项技术在助老领域的应用;继续支持特色志愿队伍的建设,如蓝马甲银龄志愿服务队、蓝马甲新媒体助老志愿服务队等。“人人都是蓝马甲,让更多元的社会力量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助老行动中来。”
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评选由凤凰网主办,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提供联合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红十字国际学院提供学术支持。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相比几年前,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使用互联网,甚至沉迷互联网。在您看来,这背后折射出银龄群体哪些内在需求?
蓝马甲项目负责人:和几年前相比,其实老人的需求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我还记得2020年刚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一个Wi-Fi链接密码里有大小写,如何切换大小写,就能难倒在场70%以上的老人。项目最开始,我们服务老人最多的是一些基本功能,比如智能手机的字体放大、音量增减,如何下载app,如何语音通话,如何发表情包,如何用支付宝等,都是最常规的功能。
但是从2022年开始,我们明显感受到老人需求更多元了。一个是场景的多元,比如医院、出行公交地铁导航、旅游门票等,在这些地点上会产生新的数字产品使用的需求、难点,需要他们不断去“学习”。二是功能的多元,老人的实际需求变得更丰富,尤其是文化精神领域,比如短视频剪辑、基金保险理财等等。其实可以看到,老人在解决了基本“温饱”之后,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社交需求。他们依然是“社会人”,而不是只关在家里的“老人”。
关于沉迷短视频的问题,南都主办、支付宝蓝马甲协办的2021智慧助老趋势研讨会上发布的《2021智慧助老模式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老年朋友的数字生活需求,与社会普遍认知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也就是说,两代人智慧助老“供需”存在认知差。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左美云曾介绍,2021年年底,会上网的老年人数预计已经超过50%。她解释,这就意味着,以后不会上网的老年人是少数,会上网的老年人是多数。
左美云还展示了另一组数据。她说,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超过7小时以上的,占比为0.24%;超过10小时以上的,占比为0.1%。这表示大约有10万位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超过10个小时。
报告显示,60岁以上受访者中,过半受访老年人(54.92%)平均每天用手机App在3~5个小时,近八成受访老年人平均每天用手机App超过3小时。一位受访老人说,每天刷智能手机至少要两三个小时,经常网购、社交聊天,最常用的就是手机修图。
在左美云看来,社会有把老年人代入数字社会的责任,但也有让老年人健康安全用网的责任。“我们要帮助老年人学会安全上网、健康上网。”
凤凰网:从你们的观察和经验来看,老年人受骗有哪几类最典型的场景?
蓝马甲项目负责人:从我们服务的老人反馈中看,最多的主要有3类:网恋杀猪盘、保健品诈骗、投资理财诈骗(权威数据应以公安部门为准)。老人因为子女忙于工作,通常较为孤独,所以陪伴类的骗局更容易得手。
比如,我们在北京服务的时候,曾有一位老人说他家里也买了不少的保健品、医疗床之类的,他也知道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实际功效,但是因为买了这个床,他可以去参加这个品牌的活动沙龙,有一些老人讲讲话,聊聊天,偶尔还组织一些周边近郊游,很是打发了寂寞的退休生活。对他来说,这就不是“骗”,他认为医疗床的价格包含了这些服务陪伴,很值得。
这些不危及老人实际利益或者说生命安全的,都还好。有一些杀猪盘,骗走了老人的养老本的,以及让老人去借贷投资理财的,这些是我们在日常服务中,要重点突出强调的骗局。我们也会邀请属地的公安民警,用真实的案例,现身说法。
凤凰网:面对新型的互联网犯罪形态,蓝马甲行动有哪些新的应对?
蓝马甲项目负责人:1、联动属地公安一起,在日常讲座中,做好最新防骗案例和动态的及时普及、告知。
2、联合属地媒体,用视频/故事的形式,向老人做好宣讲,让他们记得住。
3、联合各地物业,在社区内反复播出、让老人随时可看。
4、今年新组建了蓝马甲新媒体志愿者队伍,有多为千万粉丝的kol组成,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定期在平台上发声,进一步扩大防骗提醒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5、蓝马甲拍摄了首部公益助老短剧,也将在今年年底上线。用更多老人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帮助他们做好防骗助老内容的吸收、获取。
凤凰网:“大篷车长江公益行”去到了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县市,不同地区的老年群体呈现出怎样不同的状况?针对当地的情况,蓝马甲有哪些因地制宜的行动设计?
蓝马甲项目负责人:不同县市、地区的数字化差异,老人的年龄、文化水平与他们的数字生活体验有很大的关联。今年,我们对蓝马甲大篷车做了升级,在原有的活动上叠加了对当地老年人、社会工作者的深入调研。以此来动态调整服务的递送形式。除此之外,我们发现许多老人在融入数字社会这件事上更多是信心不足。因此,来自家人和本地社区的有力支持对于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蓝马甲始终坚持动员本地志愿者,用老人听得懂的、熟悉的方式接触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
凤凰网:未来,蓝马甲行动还有哪些新的规划?
蓝马甲项目负责人:过去的持续探索,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明晰的方向,那就是蓝马甲因需求而生,因科技而能,因爱而行远。
蓝马甲也为未来三年,设定了“三个一”的小目标。
1、深入老人的实际生活场景,打造一批老年友善型医院合作。
这些探索与合作的过程中,也让我们愈发深入到老年人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他们的实际痛点和需求。就医难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老年人常去的高频地点,如何使用医保码挂号、预约问诊、在线配药等新的数字化便民服务,成为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咨询蓝马甲的问题。于是,从去年开始,蓝马甲与广州、成都、南京、合肥、青岛的5家医院展开合作,借助专业力量共同打造了一批老年友善医疗示范点——结合就医动线,设置老年友好的指引标识与专属通道;手把手服务,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在线挂号、AI导诊等智慧医疗服务;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推出医疗健康科普内容。通过这些试点,也让我们更能体会到老年人在就医中的迫切需求,未来将持续与更多伙伴一起推动老年友善医疗的建设,真正实现“老有所医,有爱无碍”。
2、加大投入AI这一项技术在助老领域的应用。在刚刚结束的全球顶级科技大会-外滩大会上,蓝马甲就发布了“i守护”、“陈幼娟教你学手机”助老智能体等创新应用,进一步降低老人的数字化使用门槛,老人通过语音口令即可唤起相关服务。未来我们还将围绕老人实际需求持续深化体验,创新各类服务应用。
3、蓝马甲也将继续支持特色志愿队伍的建设,如蓝马甲银龄志愿服务队、蓝马甲新媒体助老志愿服务队等。人人都是蓝马甲,让更多元的社会力量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助老行动中来,一直是我们倡导的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