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让美好发生,11月26日,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在京举办。来自公益界、媒体界、创意界、学术界、文艺界、企业界的代表共襄盛举,见证多个年度公益荣誉的揭晓。朗月|涉罪未成年人心理重塑服务项目(下称“朗月”)获评“年度十大公益创意”。
朗月项目负责人在接受凤凰网公益专访时,用一组数据强调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矫正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团队也因此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点 , 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和矫正措施。比如通过对话以及肢体打开的方式,和这些未成年人一起工作,多元地把戏剧引入到了帮教的服务工作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涉罪未成年人理解和处理他们的情感和心理问题,还能在实践中为他们提供更健康的表达渠道和社会融入的机会。”
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引导,该负责人强调,未成年人不同于成年人,犯罪心理、恶性程度都有很大的区别,如果都用和对待成年人同样的“严打”理念来惩罚的话,那惩罚的不仅是他的现在,还包括他的未来,还有整个家庭。“少年司法一体化既体现的是预防和保护的思维,又从未成年人本身出发。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更好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评选由凤凰网主办,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提供联合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红十字国际学院提供学术支持。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为什么会想到以戏剧的方式开展涉罪未成年人帮教服务?
朗月项目负责人: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9年10月20日,大连一名未满14周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遇害,加害人蔡某某被收容教养,2023年11月5日湖北荆州未满12周岁男孩杀害4岁女童,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初一学生王某被杀害。未成年低龄化犯罪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
最高检2023年的数据显示,检察机关共逮捕被侵害未成年人犯罪53000人,其中公诉67000人,而批捕人数超过26000人,同比上升73.7%,起诉人数38000人同比上升40.7%,其中14到16岁的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明显上升。通过数据我们对这些未成年人有了一些简单的印象,但只通过一个犯罪行为,一个犯罪事件,去观察他们的话,我们只能看到冰山上面小小的一角。所以,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矫正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点 , 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和矫正措施。
但未成年人所处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社会化形成和塑造阶段,是个体由无知走向成熟、由无责任能力到履行相关责任能力的过渡、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未成年人生理与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情感的复杂多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固确立,这些特点容易使他们的心理状态极不稳定。随着其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容易产生对于家庭、教育、社会等不满,有反抗成人、反抗权威的倾向,俗称“愤青”。
所以,我们想通过对话以及肢体打开的方式来去和这些未成年人一起工作,这个时候便多元地把戏剧引入到了帮教的服务工作中。
凤凰网:在开展戏剧排演的过程中,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您看到了罪错少年怎样的变化和成长?
朗月项目负责人:这里有这样一个案例:小龙,13岁,给我的初次信息是盗窃了100多起的惯犯,当我走访他的家庭时,了解到父母离异,都再婚,五年级被霸凌后,从此就辍学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13岁的未成年人在社会上流浪会经历什么。他跟我说,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会在山上一个人听歌呆一天,会走10公里路找睡觉的地方,他在外面这样流浪,没有人关心他今天吃了什么、睡在哪儿。所以,我们要做的是13岁的小龙能被社会看到,他没饭吃,没地儿睡;第一次偷东西的时候,不仅仅有简单的行政处罚,还有适当的干预措施能让他避免后面三年里悲惨、波动的生活经历。
补救的工作做得越多,就越觉得预防太重要了。
司法社工通过一对一的个案服务,与小龙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帮助他逐渐认识到盗窃行为不仅是违法行为,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贬低。通过一系列认知行为疗法,小宇逐步认识到“偷窃成功”并不是能力的表现,而是逃避责任和现实的行为。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选择,并表达了改变的愿望。职业规划辅导与戏剧治疗:“一对一职业规划与就业链接”模块中,司法社工帮助小龙发现了自己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并安排他参加了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
凤凰网:社会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手段去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职业。和罪错少年这个群体工作,最难的部分是什么?社会工作中对科学和艺术平衡体现在哪些方面?
朗月项目负责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结合了心理戏剧干预与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涉罪未成年人理解和处理他们的情感和心理问题,还能在实践中为他们提供更健康的表达渠道和社会融入的机会。
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戏剧干预的探索与实践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干预与戏剧表演的结合:通过心理学专家和戏剧表演专家的共同努力,设计针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戏剧干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剧本创作等方式,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反思自己的行为、了解自己的情绪,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专业心理辅导:在戏剧干预过程中,结合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更深层次地处理内心的创伤和心理问题。这种模式不仅关注他们的行为改变,还关注其心理健康的提升。
个性化帮教方案:根据每个涉罪未成年人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戏剧干预课程。通过戏剧表演的情景设置,让他们在角色中体验不同的情感和生活困境,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问题,找到积极解决的办法。
社会支持与融入:在戏剧干预的过程中,社会学家和法律专家可以共同参与,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更好地了解社会规则和法律意识,同时通过戏剧的团队合作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促进社会融入。
这种模式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也是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中的一种人性化探索。它通过戏剧这种互动性强的形式,让涉罪未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成长。
凤凰网:您怎么看待当下“司法社工”责任和能力的边界。比如引起广泛影响的正面连接的稿件《从家中偷走一个11岁女孩》,很多人会感到特别无助,不知道怎么能够帮助这样一个孩子。针对一个罪错少年的个案,司法社工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是什么,面对的核心困境是什么?
朗月项目负责人:未成年人不同于成年人,犯罪心理、恶性程度都有很大的区别,如果都用和对待成年人同样的“严打”理念来惩罚的话,那惩罚的不仅是他的现在,还包括他的未来,还有整个家庭。所以,司法社工要以儿童利益最大化,去从行为背后看到这个未成年人,先把他看成一个人,再去看一个有问题的人。并从怎么样既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同时又保护被害人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我认为,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最重要的空间,对案件的处理同样要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少年司法一体化既体现的是预防和保护的思维,又从未成年人本身出发。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更好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