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做航天员最痛苦的就是学习,但是经过长年累月、不间断的学习,你会不知不觉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最苛刻的自然条件下也能生存下去。”
11月13日,在2024航天公益盛典暨中国航展论坛上,中国首批航天员、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理事长潘占春以《载人航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在讲话中,作为首批航天员,潘占春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成为航天员过程中接受的种种挑战,包括长期不间断的体能训练、特种环境因素下的超重训练,平行机能训练、荒野求生的技能训练。潘占春提到,因为飞船有可能落到一些特别的落地点,这就需要航天员具备独立的48个小时以上的生存能力,接受严苛的考核和评审。
“2014年由于我个人的身体原因,我退出了航天员队伍,慢慢走进了航天科普、航天公益队伍中来,从到广西的大山里给没见过飞机的孩子讲什么是飞船,到和深圳广电联合打造第一个航天科普公益教室,培养孩子们对航天科技的梦想和兴趣。”
潘占春表示,随着2023年商业航天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他也希望发挥作为首批航天员的余热,整合社会多方资源,打造中国特色的商业航天体系,让更多普通的中国人也可以拥抱他们的航天梦。
本次活动由珠海航展公司、凤凰网主办,中国航天基金会梦之蓝公益基金提供公益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