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野骆驼只有1000头左右,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甘肃与新疆交界的荒漠戈壁地带,以及蒙古国西南部的大戈壁保护区。这些区域被分割成了多个孤立的部分,已经变得非常零散,导致野骆驼面临灭绝的风险。具体研究野骆驼,我们对航天技术的依赖很强。”
11月13日,在2024航天公益盛典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刘少创以《保护野骆驼,航天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为题发表演讲。
在演讲中,刘少创详细介绍了野骆驼的独特性,包括它们与家骆驼的显著基因差异、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以及它们所面临的严峻生存威胁。他还具体阐述了如何运用航天技术,如GPS定位、遥感和卫星跟踪技术,来深入研究野骆驼的行为特征、生境适宜度等,并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它们生存的潜在影响。
“在传统上,动物学家通过观察野骆驼的蹄印、卧痕和粪便来研究它们的行为习性,但这种方法受限于人类难以到达的区域,因此无法全面了解野骆驼的活动范围。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我们采用了卫星跟踪技术,如北斗和GPS,来精确确定野骆驼的位置,并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将这些位置信息传回。北斗卫星具备短报文功能,可以像发送短信一样实时更新野骆驼的位置。对于没有短报文功能的GPS,我们通过与其他卫星通信系统如一星、全球星、天通合作,实现位置信息的传输。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添加温度、气压等传感器,收集野骆驼所在位置的环境数据,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其习性和行为。通过整合这些数据,我们建立了野骆驼生境适宜度模型,评估其栖息地的质量,为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少创表示,野骆驼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野骆驼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人类同样也是地球的一部分,为了使野骆驼能够生存下去,他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保护野骆驼和它们最后的栖息地。
本次活动由珠海航展公司、凤凰网主办,中国航天基金会梦之蓝公益基金提供公益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