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9月11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森丽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在京联合发布《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三方打造“智能养老陪伴公益研究中心”并推动智能养老陪伴研究一年以来,完成的首个行业具有前瞻性、理论性和倡导性的报告,旨在推动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的政策与实践创新,促进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高云霞主持本次会议。

本次发布会围绕着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的需求与挑战,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并探讨未来实践路径。中国公益研究院养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曼做《报告》发布,介绍了相关研究发现。

本次发布会围绕着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的需求与挑战,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并探讨未来实践路径。中国公益研究院养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曼做《报告》发布,介绍了相关研究发现。

空巢已成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形态,空巢期进一步延长。空巢家庭是我国老年家庭的主要家庭形态之一,七普数据显示,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比重达44.8%。《报告》中近一半的受访者有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空巢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养老将具有重大的发展空间。

《报告》总结我国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现状,发现空巢老年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2000年-2020年,城镇空巢家庭规模增长更快,2020年农村独居空巢家庭规模比城镇多72万户;第二,低龄老年人夫妻空巢家庭规模更大,女性、高龄老年人独居空巢比例更高;第三,全国老年家庭空巢化水平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格局;第四,空巢老年人健康状态整体良好,大部分独居空巢老年人没有保姆照料;第五,空巢老年人生活来源以离退休金/养老金、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劳动收入为主。

《报告》整理分析北京市空巢老年人深度访谈资料,指出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社会参与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复杂性、差异性等特点,并随着个人需求的满足 情况而不断动态调整。这种需求具体表现为八个方面,分别是:亲情陪伴与家庭支持需求、社会交往需求、文化娱乐与休闲需求、老年教育需求、老有所为与社会参与需求、自我价值实现需求、智能陪伴需求、心理关爱与精神慰藉需求等。

《报告》认为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面临的挑战体现在: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的政策保障与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的设施和服务供给不足且单一;精神文化养老产业发展滞后,缺乏与高品质需求相适应的产品;家庭支持重物质轻精神文化且亲情关爱不足;个体精神自养能力相对薄弱且缺少积极引导。

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多方力量需要协同推进,共同营造积极老龄的环境。《报告》提出加强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六大对策:一是加强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建设;二是重视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加强专项具体政策保障;三是补齐社区精神文化养老设施,搭建老年人社会参与平台,建立支持“积极老龄社会”的系统;四是加强精神文化养老产业发展,积极响应智能化精神文化养老需求;五是进一步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加强亲情支持;六是增强空巢老年人精神自养能力。

《空巢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与社会参与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会议期间,多位专家对报告内容发表了精彩的点评与建议。北京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刘阳指出这项研究既包含政策,又覆盖到理论与实践,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并对报告的完善提出中肯建议。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公益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崔炜结合多年从事养老工作的经验,指出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视,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调配、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作用,重视科技和标准化。他特别强调了公益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推动精神文化养老中的关键作用,呼吁加强公益项目与老年群体的结合,创造更多支持渠道。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表示,报告既有规范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并指出智能科技的发展为精神文化养老带来了巨大的潜力,智能技术不应仅仅被视为科技产品,而应作为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和社会参与的有力驱动工具,要通过科技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个性化、更贴近需求的服务。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教授谢立黎建议在报告中进一步考虑不同背景下空巢老年群体的需求差异,她从“积极老龄”理念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空巢老年人社会参与,指出需要打破对老年群体固有的衰老认知,赋予他们更多的主体性,使他们在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研究报告不仅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实践指导,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创新思路。

北京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刘阳发言

北京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刘阳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公益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崔炜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公益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崔炜发言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发言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教授谢立黎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教授谢立黎发言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国治沙暨沙产业学会原会长、教授级高工安丰杰分享了自己作为课题参与者的心得,并指出报告调研基础扎实,建议未来进一步扩展覆盖范围,以反映更多元化的老年群体需求。中国公益研究院生命关怀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民分享了他在智能设备应用中的体验,指出社会应更加重视智能技术在老年人精神健康中的应用,呼吁社会关注智能陪伴的情感维度。全国妇联机关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冯曼东提出要发挥党政领导作用,注重企事业单位力量,调动社会组织和社会达人的作用,逐步构建起积极老龄的社会格局。森丽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小燕分享了企业在智能养老领域的创新成果,表示希望通过小丽机器人帮助老人打开AI世界的大门,与老人一起共创共享积极老龄生活。此外,森丽康科技总经理助理于岚也介绍了积极老龄故事比赛征集活动,希望通过机器人作为载体帮助老人化解内心困惑,提升生活品质,倡导“让陪伴成为老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对发布会作出高度评价,认为这不仅是一次思想的升华,更是一次推动积极老龄社会建设的重要讨论。他强调,智能技术在老龄社会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工具,而是通过智能陪伴等手段帮助老年人实现精神和情感的满足。未来需要进一步推动智能技术的社会化与智慧化,探索机器人在老年人陪伴方面的潜力,并期待与各方共同发力,推动中国积极老龄社会的实践与发展。

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总结

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总结

森丽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小燕发言

森丽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小燕发言

中国治沙暨沙产业学会原会长、教授级高工安丰杰发言

中国治沙暨沙产业学会原会长、教授级高工安丰杰发言

中国公益研究院生命关怀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民发言

中国公益研究院生命关怀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民发言

全国妇联机关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冯曼东发言

全国妇联机关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冯曼东发言

森丽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于岚介绍积极老龄短视频故事脚本征集大赛

森丽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于岚介绍积极老龄短视频故事脚本征集大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