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公益研究院”)在京成功举办“公益慈善与民生事业2023年进展与2024年趋势发布会”。此次发布会得到了民德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智睿养老产业研究院、北京慈幼儿童福利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共同探讨了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在2023年的发展成果以及2024年的发展趋势。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高华俊主持发布会。
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高华俊主持发布会
在发布会上,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成绯绯表示《养老服务2023年十大进展与2024年五大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这一比例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693万人。这一数据凸显了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回顾2023年,疫情结束后,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释放,我国养老服务业在十个方面取得突出进展。
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成绯绯发布报告
具体而言,在政策制度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政策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为全面、细致的服务。2023年,国家层面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截至12月底,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出台基本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和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龙头企业基金会助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公益模式创新取得明显进展。泰康溢彩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以及试点社区居委会推动单位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龙湖公益基金聚焦“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通过爱心助老包、适老化改造等,激发社区的公益热情,助力社区建设。
在服务项目创新方面,我国医养结合涌现“全链式”“五床联动”“互联网医院+养老院”等地方实践模式,优质医疗服务不断下沉。智慧健康养老应用及产品不断丰富,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2023年末,全国六批次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中共入选200家示范企业。同时,多地探索异地旅居养老新模式,省际合作推进旅居与异地养老步伐加快。2023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持续推进异地养老新模式,确定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协调对接。
在服务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教育、专业培训、激励机制加强,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养老护理职称体系并启动评审。截至年底,我国28个省份124所高职院校开设“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30个省份316所高职院校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院校数量逐年递增。
在基本养老保障方面,我国基本养老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展突出。基本养老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展突出。其中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实现“19连涨”,个人养老金制度试行一年以来,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超过5000万人。
在服务科研创新方面,积极老龄社会建设理论成果发布,老有所为社会参与渠道日渐丰富。
在服务质量监管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升级,标准建设和等级评定力度不断加大,保证了服务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在服务国际交流方面,我国已经与国际社会开展了一系列养老服务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在理论研究方面,
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对公益慈善领域进行展望
展望2024年,报告指出我国养老服务业呈现五大发展趋势。首先,老年需求和政策支持刺激银发经济发展,老龄产品和服务将快速增长。其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普惠化推进力度将加大。第三,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社会资源联动和产业竞争将并行发展。第四,老年用品赛道不断细分,智慧养老产品更加趋向专业化和人性化。第五,老有所为平台参与方式更加丰富,中国式积极老龄社会建设将高质推进。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