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东:改革开放是中国力量的源泉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刘亚东:改革开放是中国力量的源泉

刘亚东:改革开放是中国力量的源泉

“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实现有限的目标,力争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点上取得突破。在此基础上,要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并且形成有效的制衡和交换能力。”

12月26日,由凤凰网、安徽金种子酒业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力量年度人物盛典在安徽合肥举行。南开大学杰出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刘亚东发表主题演讲。

将时间拉回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刘亚东回溯了美国和前苏联面对晶体管时代潮流的具体决策过程和现实回响。“当市场是自由的,每个消费者出于本能,而不是迫于压力,决定购买小巧的晶体管收音机还是笨拙的电子管收音机时,他们无意中也为全社会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

刘亚东在讲话中表示,改革开放是中国力量的源泉。只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从领导到引导、从指挥到服务、从定规划到定规则的角色转换,用开放倒逼改革,促进发展,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就。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整整45年前,1978年12月18日,一次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会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面纠正了以往左的错误,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终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从小平南巡讲话,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改革,在当代中国有着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主线,那就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曾几何时,市场经济是一个让人噤若寒蝉的敏感词。还是小平说得好: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上世纪40年代末,美国和前苏联几乎同时走到了晶体管时代的大门口。是采用小巧节能但性能还不够稳定的晶体管,还是继续采用笨拙低效但技术相对成熟的电子管?抉择的难题同时摆在了美国和苏联面前。

由于当时的晶体管在假想的核战争中抗电磁脉冲能力很差,所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决定:“苏联以后不要搞晶体管,要集中力量搞电子管小型化。”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决定并不是赫鲁晓夫的一人独断,而是广泛听取了专家们意见的。或者说,这是当时苏联该领域研发人员的普遍共识。

但问题在于,苏联专家们达成的这种普遍共识是有私心的,因为成千上万的研发人员和工人都指着这种长得像灯泡一样的电子管养家糊口。这种时候,就算你能看清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你敢说实话吗?

有趣的是,“要电子管不要晶体管”的认识,当时在美国的研发人员中也有强烈共鸣,毕竟人的本性相同,心态都是一样的。但幸运的是,无论这些美国研发人员还是他们所能影响的美国政府,在这件事上都说了不算。谁说了算?市场。所以人们看到,亚当斯密的那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驱使着越来越多的美国研发人员,投身新锐的晶体管产业。

1958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工程师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拉开了人类硅时代的大幕;1967年和1977年,美国分别进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在市场的倒逼下,美国人不断开发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创造新业态;在竞争的刺激下,美国的电子产业开始发力,技术创新加速,逐渐了甩开了苏联竞争者。

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苏联的电子产业在差距已经十分明显的情况下,终于完成了一次艰难的转向:放弃已经进入死胡同的电子管小型化尝试,开始仿制美国的芯片,但仍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没有解决。

美国的电子产业和社会消费生活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芯片造出来,安装到相应的电脑、电视、冰箱、洗衣机上,可以直接赚钱。民众的消费能力也足以为其研发买单。

而在同时代的苏联,芯片批量生产出来以后,根本没有办法到民用市场上变现。所以,苏联的工业规划部门只能强行给这些芯片安排一种应用场景:由国家买单的军事工业。这样做的结果,我们现在看得一清二楚。

你发现没有,苏联在和美国的“芯片冷战”中最终败北,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市场。因为市场缺位,苏联无法敏锐和公正地判断晶体管和电子管哪一个更有前途;因为市场缺位,苏联后来生产的大量芯片,看起来不太落伍,实际上毫无性价比可言,更谈不上市场竞争力,从而让苏联整个电子产业沦为“巨婴“,永远靠国家输血。

当市场是自由的,每个消费者出于本能,而不是迫于压力,决定购买小巧的晶体管收音机还是笨拙的电子管收音机时,他们无意中也为全社会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

现在人们都在讨论中国的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新在哪里?新就新在今天的举国体制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要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从领导到引导、从指挥到服务、从定规划到定规则的角色转换。

用开放倒逼改革、促进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改革开放45年来,我们全方位拥抱世界,为全球和平和发展贡献了力量,同时也享受到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

2016年英国脱欧,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这些事件都在加速逆全球化的发展。但是,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本、技术、人才、市场和原材料等各种资源,这是人类文明演进的结果,也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球化进程虽然有逆流、有反复,但它终将势不可挡。

在此背景下,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科技联系会更加紧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以至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每个技术领域都做到世界第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的创新难题。

所以,我们应该摒弃那种“中国和外国”的观念,因为中国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和全世界竞争。对于中国来说,低水平的自给自足不应该成为选项,而“样样争第一”的想法同样不切实际。事实上,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实现有限的目标,力争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点上取得突破。在此基础上,要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并形成有效的制衡和交换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只有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促进高质量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45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力量的源泉。

谢谢大家!

(演讲者为南开大学杰出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科技日报》原总编辑)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