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桥相通”公益项目负责人杨思乐: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构筑起心与心的桥梁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心桥相通”公益项目负责人杨思乐: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构筑起心与心的桥梁

行动,让美好发生。11月26日,走进第八年的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3公益盛典在京举办。在当晚的颁奖典礼上,“心桥相通”公益项目获评乡村振兴行动奖。

“心桥相通”公益项目负责人杨思乐: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构筑起心与心的桥梁

“心桥相通”公益项目负责人、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团支部书记杨思乐在接受凤凰网公益采访时介绍了“心桥相通”项目源于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青少年科普专项公益基金,通过艺术作品拍卖筹得善款,投入到欠发达地区的儿童和有需要的孩子中。该项目主要通过心理教育、科普助学以及特殊人群关爱的活动,关注和帮助需要额外支持的青少年。

“心桥相通”目前已在广州、贵州、云南等多个城市展开服务,涉及近5000名青少年。对于不同地区的孩子,项目采用针对性策略,包括心理安抚服务、科普培训以及培养本地心理老师。杨思乐强调,个体、家庭和社会都应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强调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联动合作,共同发挥各自的力量,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行动者联盟2023公益盛典评选由凤凰网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提供联合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红十字国际学院提供学术支持,凤凰新闻客户端提供指定资讯平台支持。

自动播放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能否介绍一下“心桥相通”项目的发起背景?

杨思乐:“心桥相通”这个项目来自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青少年科普专项公益基金,正式成立于2020年。我们四位在中国长大的孩子,深受钟院士爷爷的鼓舞,以他自创的艺术作品使用权为基础,进行了一场拍卖。筹得的善款通过慈善组织直接投入到欠发达地区的儿童和有需要的孩子中。这次慈善活动架起了“心桥”,使我们这群孩子之间建立起一种深刻的心灵共鸣。这便是“心桥相通”项目的初衷。在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的专业运作下,“心桥相通”成为青少年科普专项公益基金的一项主要活动。通过围绕乡村孩子、特殊儿童以及老师这个群体,我们展开了一系列心理教育、科普助学以及特殊人群互助关爱的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慈善的力量,关注和关爱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个体,以构筑一个心与心之间相互支持的桥梁。

凤凰网:“心桥相通”项目有在全国不同地区展开公益服务,针对不同城市、乡村的青少年的心理状况,您有怎样的观察?

杨思乐:“心桥相通”项目已经在广州、贵州、云南等多个城市开展,服务了近5000名青少年。这些孩子通常都比较腼腆乖巧,共同的特点是表达能力较弱。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我们发现在校园里,走读的孩子即便完成学业,还要忙于家务农活。有些来自读书家庭的孩子更专注于学业,每天主要与老师互动,家庭交往较少。我们还发现,在乡村的一些老师中,基础相对薄弱,承受着心理和教学压力。他们不仅需要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面临着各种挑战。

凤凰网:针对不同地区的青少年,项目是否会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杨思乐:“心桥相通”项目侧重于心理健康的普及与推广,旨在倡导孩子们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层面。在乡村学校,我们提供心理安抚服务,并与基金会的“护蕊计划”项目合作。“护蕊计划”旨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科普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我们与县域科普和心理教育协作,追求高质量的发展,实现全面覆盖。

我们了解到,短期服务只能为当地孩子提供片刻的帮助。因此,我们的子项目之一是培养本地心理老师。通过线上和线下培训以及专家引领,我们进行系统教学和实地模拟,确保心理老师能够有效地进行心理辅导和沟通。这样的跟进和培训使心理老师更好地服务当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一些特殊心理需求的孩子,我们会协同其他社会组织,发挥更多力量,共同参与,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对个体和整体的乡村心理服务,促进乡村振兴。

凤凰网:您认为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方面,家庭、社会、个体可以做些什么,您有什么倡导?

杨思乐:无论是个体、家庭和社会,都要一起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每个主体都是不能分割的,联动合作,一起发挥各自力量,才能把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乡村振兴事业做得更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