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日益深入,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方兴未艾,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资本市场的投资重点。在一片火热之下,ESG背后有哪些危机与挑战?ESG是企业发展的“紧箍咒”还是“金箍棒”?企业在践行ESG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与利益相关方关系?
11月26日,由凤凰网主办的行动者联盟2023公益盛典在京举办。在“ESG实践与创新”圆桌论坛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吕鹏,《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版出版人兼主编、共益企业中国董事会主席沈东曙,中和农信副总经理、中和乡村发展促进中心理事长王行最,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研究院院长谢安,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就企业ESG建设如何入局、实践和创新等内容展开对话。
ESG不应该成为资本市场的合规游戏
“在ESG成为资本和社会竞相追捧的热潮背后,也隐藏着很多的危机和挑战。”针对目前企业建设ESG的热潮,ESG成为企业关联万物的手段,甚至出现了“泛ESG”的现象,吕鹏认为企业应该保持冷静,“现在ESG最大的危机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做ESG。如果ESG沦为资本市场一个纯粹的合规游戏,是没有任何可持续性的,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ESG最大的挑战。”
吕鹏认为,ESG的本质并不只是让企业筑起“护城河”,而是企业增加新的“发动机”,是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有机统一。大多数企业做的ESG都是“护城河”,吕鹏将其称为“合规性ESG”;而更多的企业真正通过ESG推进了社会变革,发挥了资本的积极作用,实现了“变革型ESG”。“中国企业通过ESG可以作出许多贡献,仰望星空,下沉大地,让人得到自由的发展,让我们愿意在这个社会美丽诗意地安栖。”
企业对ESG的内涵认知不明,会导致另外一个乱象:“漂绿”,即一些公司为了迎合市场或ESG投资者的需求,在ESG数据上弄虚作假,或者在市场营销领域进行虚假广告宣传。
“在ESG的概念问世之初,有些企业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营销的手段,就会做出一些浅显的前台式应对手段,比如‘漂绿’之类。”谢安认为,但现在有很多的不同眼睛都在盯着这些企业,包括监管机构、NGO组织和媒体公众等,加之ESG的框架和要求愈发成熟,愈发细致,类似一些“漂绿”的行为会越来越少。
“‘漂绿’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ESG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谢安表示,这表明社会、市场及监管机构对于ESG的作用或者对于企业的作为有更高的期望。
ESG既是企业的“紧箍咒”又是“金箍棒”
近年ESG越来越热,却一直面临着巨大的争议:反对者认为,要求企业兼顾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并且保持较大的利润难度太大;而支持者则认为企业只有把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ESG对于企业来说到底是发展的“紧箍咒”还是“金箍棒”?
“ESG对于企业来说,既是约束的‘紧箍咒’,又是赋能的‘金箍棒’。”谢安认为,一方面,ESG提供了企业需要履行的框架与要求,对企业有所约束;另一方面,ESG提供了很多的工具和方法,指引企业走对方向,二者缺一不可。
“企业做好商业发展与践行ESG,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王行最以中和农信为例,针对企业做好商业发展与践行ESG分享了自身的经验。
中和农信前身起源于国务院扶贫办与世界银行共同发起的扶贫项目,其社会使命就是服务弱势群体,关注中低收入的农户和妇女的发展。中和农信通过发展自己的小额信贷业务,为贫困人口提供经济支持,并将业务逐渐拓展到生态发展领域,通过与亚投行合作进入光伏领域,为农户提供“屋顶收入”,实现全面的支农惠农业务。在运营的过程中,中和农信一直实现商业经营与ESG发展并行,将坏账率维持在千分之五以下,实现乡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运营。
“中和农信是一家典型的共益企业。”现场,沈东曙分享了共益企业的涵义。全球的经济社会都逐渐向社会利益相关者经济转移,由对股东负责任变成向利益相关方负责任,与利益相关方共同实现回报在中国称之为共益经济,企业是共益经济的核心,因此共益企业是ESG最前沿、最具有革命创造力的企业社群之一。
ESG需要处理好利益相关方关系
共益经济强调经济体不但要对股东负责,还应该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员工、社区居民、合作伙伴,自然环境以及整个社会负责。
“共益经济时代,企业需要熟悉自己的商业模式,寻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在ESG报告中树立企业创新发展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尽量面向年轻一代,了解自己未来的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思想。”沈东曙建议,针对中国的年轻人,企业ESG报告发布可以与B站的UP主、小红书的博主、小宇宙的播客博主、抖音的视频创作人一起合作,展现企业创新实力。
在共益经济框架下,公益机构是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与公益机构合作,参与公益行动是企业落实ESG战略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双碳目标宣布之后,以前想做一些跟生物多样性或者动物保护相关公益活动的企业,现在有70%—80%想要合作,规模扩大,内容也更广泛,也包括一些促进气候优化的活动。”余冲所在的“野生救援”是一个做公众倡导的国际公益组织,工作内容之一就是通过跟公众以及消费者沟通,让他们作出更加可持续的选择。
余冲认为,公益组织与企业互相匹配合作的条件包括四个主要方面:一是希望这个企业有比较好的环境表现,企业不仅需要有环保意识,还要有一些相应的机制,这是前提条件;二是双方要有一个共同的愿景,这个需要深度的合作,可以从一个PR的项目开始,但不要起于此就止于此,而是持之以恒推进一些深度合作;三是希望企业自身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能够贴近消费者的平时生活场景,消费者愿意接受其影响的品牌;四就是与行业内头部企业合作,通过合作产生示范作用,能够打造一些标杆效应,不仅影响行业本身,还可以影响行业上下游企业。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