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旻昊:以科学化、体系化助力持续性的青少年科普教育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旻昊:以科学化、体系化助力持续性的青少年科普教育

行动,让美好发生。11月26日,走进第八年的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3公益盛典在京举办,来自公益界、学术界、创意界、媒体界、文艺界和企业界的大咖精英共襄盛举,一同见证各大奖项揭晓。当晚的颁奖典礼上,“科学之树 播种未来”项目获乡村振兴行动奖,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接受了凤凰网的采访。

关于项目名称的由来,刘旻昊秘书长介绍,西湖教育基金会和西湖大学每年都会组织博士生科普团,前往乡村中小学校开展科普助学,并且录制一系列有意思的科普视频,参与到更广泛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中。“我们把这个项目叫做“科学之树播种未来”,就是希望把科学的种子埋进基础教育的基因里。”

近年来,乡村教育的硬件条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师资、尤其是科学教育的软资源仍然有很大缺口,这一点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扭转。可是对每一个孩子来说,打基础的时间就是小学、中学这几年,错过了无法追回。

因此“科学之树 播种未来”项目在执行的时候,对授课的博士生只提了一个课堂要求,就是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对此,项目的指导老师团队会一轮轮帮助授课博士生备课、修改教案,助学过程中也是每天晚上开复盘会调整第二天的课程,这些课程也收到了很好的反馈

刘旻昊表示,接下来希望以科学化、体系化的方式,扎扎实实做好项目。计划在持续性的助学行动基础上,用3到5年时间在乡村地区建起300个科学角,用实验器材、科学课程、远程辅导等方式把科学种子持续地播种下去。

未来,西湖大学将建成300个不同学科方向的实验室,科学之树也将基于这300个实验室的资源,做更多有特色的、有意思的、能够长久留存的青少年科普工作。我们也希望这项工作能得到媒体的大力支持,争取把项目时间从三五年缩短到一两年。

行动者联盟2023公益盛典评选由凤凰网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提供联合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红十字国际学院提供学术支持,凤凰新闻客户端提供指定资讯平台支持。

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旻昊:以科学化、体系化助力持续性的青少年科普教育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作为一所科学类院校,西湖大学如何看待科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刘旻昊: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可以说我们是站在探索人类未知的最前沿,这是一件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事情。同时也是因为我们得到了社会和国家极大的支持和关心,我们才有这样的幸运和幸福,所以我们是有责任去回馈社会的。尽管我们现在还非常年轻,西湖大学今年刚成立五周年,但我们非常重视科学教育,非常重视给小朋友“播下好奇心的种子”、“播下科学的种子”。

有一句小学生都听过的话: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是这样,科学进步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西湖大学定位于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坚持发展有限学科,聚焦在基础前沿科学的研究和尖端科技的突破。我们希望高校里的科学资源可以辐射到更多有需要的地方、有需要的人群。

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旻昊:以科学化、体系化助力持续性的青少年科普教育

凤凰网:能否和我们介绍一下,“科学之树 播种未来”项目的具体开展方式,相比其他的科普公益教育项目,它有什么特色的考量点。

刘旻昊:西湖教育基金会和西湖大学每年都会组织博士生科普团,前往乡村中小学校开展科普助学,并且录制一系列有意思的科普视频,参与到更广泛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中。我们把这个项目叫做“科学之树播种未来”,就是希望把科学的种子埋进基础教育的基因里。

在这项工作里,如果能够形成一些经验,我想关键在于“播种”两个字,我们重点解决的是乡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问题。

这些年,乡村教育的硬件条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师资、尤其是科学教育的软资源仍然有很大缺口,这一点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扭转。可是对每一个孩子来说,打基础的时间就是小学、中学这几年,错过了无法追回。

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旻昊:以科学化、体系化助力持续性的青少年科普教育

所以我们在执行科学之树项目的时候,对授课的博士生只提了一个课堂要求,就是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这个要求首先就充分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博士生备课时间至少一个月,怎么结合项目地的风土人情、做什么样的课堂实验、用什么样的课堂语言。我们有一个多元化的指导老师团队一轮轮的帮大家修改,助学过程中也是每天晚上开复盘会调整第二天的课程。所以每一堂课都收到了非常好的反馈,很多小朋友发现原来科学是这么有意思的事情,原来身边的一切都和科学有关。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的青少年科普课,讲课的老师不仅有博士生,也有包括院士在内的很多科学家。这些独立于教学大纲但是又能开拓青少年科学视野、辅助学习的课程能够覆盖更多地方,补充了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凤凰网:对此,参与项目的孩子、老师、家长有什么样的反馈?

刘旻昊:我说个小故事吧。今年我们的项目地在四川甘孜,科学之树这次带去的课程里有好几堂课和生命科学、医学相关。每个教室的课堂互动环节都特别热烈,甚至有站到椅子上举手的小朋友,他们很多人问到高血压、心脏病这样一些在高海拔地区更常发生的疾病。你难以想象一个十岁不到的小学生,会了解高血压、心脏病,因为他可能家里人就有患病。很多小朋友下课后会围着我们的博士生,问怎么样才能考上大学,怎么样才可以学医。那一刻,我相信这些孩子里一定有人会在未来走上科研道路,会改变他们的人生。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绝大多数孩子会说:感谢老师,让我们看到一种可能性,我想成为你。我们的博士生们让我很感动。他们对待科普课程认真负责,会复盘、讨论,讲得好不好,自己埋的包袱同学们有没有收到,等等,他们会自发坚持持续做下去。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小孩长大了。

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旻昊:以科学化、体系化助力持续性的青少年科普教育

凤凰网:项目接下来会有哪些目标和计划?

刘旻昊:接下来我们希望科学化、体系化,扎扎实实做好。但是当然也有很大挑战。因为这事一个非常闭环完整的公益项目,从为项目募捐、筹款,到项目执行,方方面面都需要支持。西湖教育基金会也很新,也期待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计划在持续性的助学行动基础上,用3到5年时间在乡村地区建起300个科学角,用实验器材、科学课程、远程辅导等方式把科学种子持续地播种下去。未来,西湖大学将建成300个不同学科方向的实验室,科学之树也将基于这300个实验室的资源,做更多有特色的、有意思的、能够长久留存的青少年科普工作。我们也希望这项工作能得到媒体的大力支持,争取把项目时间从三五年缩短到一两年。

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旻昊:以科学化、体系化助力持续性的青少年科普教育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