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叶正猛、陆波论道善学:大“势”变局下,公益人应坚守“道”和纯粹性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张越、叶正猛、陆波论道善学:大“势”变局下,公益人应坚守“道”和纯粹性

行动,让美好发生。11月26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公益承办的行动者联盟2023公益盛典在北京举办。在下午的高峰论坛上,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浙江工商大学慈善学院特聘教授叶正猛与公益慈善咨询顾问、非营利组织管理博士陆波担任“善学对谈”环节嘉宾,它基金秘书长张越主持该环节对谈。三位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各自谈了在目前对公益事业遭遇的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势”下,分享公益从业者如何守住“道”,以及采用怎样的“术”去应对变化的见解与思考。

张越、叶正猛、陆波论道善学:大“势”变局下,公益人应坚守“道”和纯粹性

叶正猛表示,中国特色的慈善之路下,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乡村振兴与一带一路都是当下的机遇,但其中也存在挑战。不过,他直言这些“势”的转换,“差距就是问题,破题就是机遇。”对近些年公益行业出现各种乱想,包括最近备受关注的蓝天救援队的内部之争,他感觉是失范、失德甚至是违法、违规,如不解决好,对公益来说危机太大。他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性”期待公益从业者结合道与术,走得稳走得远。

陆波认为,中国公益者在向外的学习上,存在重术而轻道、重外而轻中,以及重视西方而忽视东方的误区。他坚称不忘做公益初心就是守道。而做一名公益职业经理人,具备基本的文字表达、项目管理等技能外,最重要的了解人性,了解对方的需求,才能事半功倍。

当下公益行业有哪些势

善谈一开场,主持人张越向两位嘉宾抛出了公益事业遭遇的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势”,公益组织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叶正猛概括称,上层提出中国特色的八字慈善之路:中西结合、面对当代。他指出当下公益行业存在四个机遇,而这里面同样也存在挑战。

叶进一步阐释,共同富裕与第三次分配是中国所有决策当中最符合慈善公益,也是最大的机遇。但从基层了解来看,我们对这个认知和实践来讲可能还有一些差距。第三是乡村振兴,这是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重要体现。虽然乡村振兴做了很多的工作,但与我们期望的广阔天地还有些距离,这动静可能不如脱贫攻坚。第四是一带一路,有人曾提出慈善公益要走出去,但在他来目前这股浪潮尚未成形。

“差距就是问题,破题就是机遇。”在上述阐述后,叶正猛用一句话总结目前的“势”。在此基础上,主持人张越又将“中西结合”如何破题的问题抛给另一位对谈嘉宾陆波。公益慈善咨询顾问的陆波,精通多国语言,有资深丰富的公益国际化经验。

陆波称,中国的公益机构从业者非常热爱和善于学习,但他观察到这样的学习有三个需要纠正的误区。第一,在道和术的关系上,我们是重术而轻道。公益界的论坛非常关注如何拨款,如何保值增值,如何危机公关,往往忽视了为什么做公益。第二,公益同行在学习的过程中,重外而轻中,过于关注别的国家的经验,而忽视了我们先贤先辈的思想精华。第三,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时候,偏重西方而忽视东方,特别看重欧美尤其是美国的经验,往往忽略了其他国家,比如新加坡在处理政府跟非营利组织关系上的经验,还有阿拉伯国家在公益慈善的量化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陆波直言称,这三点中西结合上常出现的误区,是公益机构从业人员在今后向外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和纠偏的。

公益从业者如何守“道”

在这样的势下,公益从业者如何守道呢?在与会一开始,叶正猛谈起中国慈善公益界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是慈善公益界时常出问题,他提及到2008年公益元年行业以来的乱象,以及最近传出是蓝天救援队的乱象。近日,多家媒体报道此前公益领域声名大噪的“蓝天救援队”内部出现山头派系之争。

在有过多年公益经验的陆波来看,他认为,道就是初心、原则,对于公益人来说不要忘记你当时为什么要做公益这最初的想法,这就是要守道。他提及在过去十五年与企业家共同创办过基金会,与民营企业家打交道时,他自称坚持一个纯粹的公益经理人,不会在公益与商业之间搞搭桥。

“如果我们不能够做纯粹的公益,不能做专业的公益,那企业家为什么要跟你合作呢?我觉得我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坚守自己的道和纯粹性的。”陆波补充道。

叶正猛则认为这些乱像,是失范、失德甚至是违法、违规,对公益行业的影响很大。如不解决好这个事情,对公益来说危机太大。

不过,对如何平衡公益组织的道与术时,尤其在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时,叶正猛则表示,对企业出资做公益,既是他回报社会的情怀和境界,同样也是目前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除此,公益组织在与企业合作时,要“不搭载企业的买卖”,要借鉴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为公益组织所用。

身为基金会的角色,叶正猛针对前几年“企业基金会要去企业”的风向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主动跟企业处理好关系”,这与他这几年的基金会实操感受有关,他发现去企业化不适合中国国情。相反地,企业成立基金会要担当责任。

公益从业者需要哪种“术”

公益慈善走过早先的手递手的爱心扶助,如今陆波定位自己是一名公益职业经理人。他自嘲称,这是世界上最难的工种,一方面要把你的公益思想装到捐赠人的脑子里,另一方面把别人的钱掏出来放到公益机构或基金会的兜里面。但的确也凸显了公益的专业性,以及对专业人才职业性的技能要求。

对此,陆波认为公益人才需具备最基本的技能,如文字表达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从事某公益领域的专业知识,如医疗、救灾、外语、社交等。除此之外,他最为看重的一项技能,是对人性的认知和把握,“只有对人性有了深入的了解,无论是从资助者还是从被资助者的角度,还是从评估者的角度,才能清楚的了解对方在想什么,能够在解决问题上事半功倍。”

这些经验也得到叶正猛的认同。叶正猛用自己多年的基金会经验总结,分享基金会秘书长有“六个长”的角色要求,首先是学习组长,第二是侦查排长,要搞调研,第三是参谋组长,为理事会决策提供方案,第四是项目部长,抓项目落实,第五是公关队长,要处理内外公关关系,第六是融资组长,搞一些融资。

而这些在公益机构里的职能角色,如反映在君子人格和慈善精神,则一个公益从业者需具备“仁爱心、义利观、诚信度、和合性、自强力”这五项要求。

紧扣对谈刚开始提及的蓝天救援队乱象,为何有爱心有初心,但内部有何有矛盾?这种道与术如何结合,叶正猛秘书长用中国传统文化来阐释这其中的“和合性”。通俗地说,“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

在对谈现场,叶正猛引用在自己在11月24日发表一篇题为《我们该以什么作答这个公益的“蓝天之问”》的文章来做回答。他认为,当下最需要的是传统文化的君子的和合性和传统文化的和合文化,后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它与世求和平,与物求和谐,与事求和顺,与人求和睦,与心求和乐,而慈善界公益界在队伍建设、员工培养、筹款、项目落实、公益创新上,也都需要和合。

行动者联盟2023公益盛典评选由凤凰网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提供联合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红十字国际学院提供学术支持,凤凰新闻客户端提供指定资讯平台支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