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波:中国公益专业化发展亟需学者型职业经理人
公益
公益 > 益行动 > 正文

陆波:中国公益专业化发展亟需学者型职业经理人

中国公益正在走向国际化道路,学西与守中的尺度在哪?我们该如何让国内公益慈善事业更加面向专业化发展?

11月26日,在凤凰网主办的行动者联盟2023公益盛典上,著名主持人、它基金理事长张越,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浙江工商大学慈善学院特聘教授叶正猛,公益慈善咨询顾问、非营利组织管理博士陆波共同对谈善学,探讨公益事业发展的“道”与“术”。

作为中国公益国际化的先行者之一,陆波博士首先就公益慈善界如何做好中西结合分享了观点。在长期地从业观察中,陆波认为,国内公益同行在学习西方经验的过程中存在着部分误区,行业需要首先进行认知上的纠偏。

“第一,在道和术的关系上,我们的学习是重术而轻道。公益界论坛过于关注如何拨款、保值增值、危机公关,往往忽视了我们到底为什么做公益。第二,在学习国外经验过程中,过于关注别国经验甚至只关注西方经验,而忽视了我们先贤先辈的思想精华。第三,偏重西方而忽视东方,特别看重欧美经验,但是往往忽略了其他国家。比如在处理政府跟非营利组织关系上,新加坡做得很好,但我们学得太少;在公益慈善量化管理方面,阿拉伯国家有非常深厚的经验,我们认知又更少”,陆波说。

“做公益,信任是最难的”。近年来,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稳定,整个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但是一些问题甚至是丑闻,也暴露在公众面前。陆波在论坛上提出,公益人要守好自己的“道”,不仅要坚持原则、保持初心,更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我们中国公益界不仅需要职业经理人,而且还需要学者型的职业经理人,才能把道和术结合起来。”

陆波认为,公益职业经理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的工种,一方面要把公益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另一方面又要把别人的钱掏出来放在自己服务的公益机构,这就要求经理人需要具备多重能力,“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各类专业知识,比如体育公益、医疗公益、救灾公益、国际公益都需要具备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

其中,陆波指出,最重要的能力是对人性的认知和把握,“因为做公益、做慈善,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对人性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无论是从资助者角度还是被资助者角度,以及评估者角度,才能清楚地了解对方在想什么,能够在解决问题上能够事半功倍。”

行动者联盟2023公益盛典评选由凤凰网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提供联合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红十字国际学院提供学术支持,凤凰新闻客户端提供指定资讯平台支持。同时感谢联合赞助鹤山市东古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指定用车一汽大众、爱心伙伴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康宝莱(中国)保健品有限公司。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