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孕育和发展中医的沃土,中医药基层化,基层中医化,希望我们几代人可以共同努力,实现‘村村有个好郎中’的梦想。”
6月7日,由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主办的“文明的烛火——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探源系列论坛”主论坛活动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主任仝小林以主题演讲,介绍象思维在中国中医药传承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和影响。
他指出,“象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在中国古代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式,呼吁将其有效应用于乡村医疗建设中。“象思维和现代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现代科学和技术等诸多学科对话,取长补短,与时俱进。西医离开设备很难进行治疗诊断,但纯中医通过象思维、望闻问切做很好的诊断治疗,更适合基层医生,特别是对村医的培养。”
本次活动以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窥见现当代发展。仝小林院士从自身研究工作出发,以中医药为切口,分享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象思维”对于中医药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象思维传承中医药发展。
仝小林表示,象思维是人类共有的思维方式,但是把它形成理论、指导临床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丰富完善的,典型代表就是中医药。“望闻问切就是运用象思维为病人疾病画像的过程,四诊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疗效高低。因此培养中医药学生时,会更看重他的抽象思维能力。”
以多个经典的中医诊疗案例为例,仝小林介绍,象思维包含观象、比象、意象、抽象。“从观象、比象到抽象也有跑偏的时候,中医不断修正,形而下和形而上之间反复循环,指导临床实践,反过来观察验证。中医很多治法从自然现象抽提,进而上升到哲学高度。因为既然是自然现象、有效,就一定有科学的内涵,只要找到恰当的研究方法、手段,就有可能揭示其致病原理,既为现代科学所认同,又走出与现代科学不同的道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仝小林看来,培养拥有中医诊疗能力的基层医生或村医,可以弥补西医无法触达乡村的空白,真正实现“村村有个好郎中”。“象思维是中医原创理论和技术永不枯竭的源泉,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培养中医医生必不可少的教程。基层是孕育和发展中医沃土,中医药基层化,基层中医化。”
本次活动主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小淳主持,多位院士专家围绕主题分别作主旨报告。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出席。
活动期间,现场还举办了“文明的烛火——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探源学术交流展”。展览以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主要特征为主线,分为“整体观念”、“辨证思维”、“实践思维”三个单元,并在专题部分将中国古代的数学、天文及古代重大科技成果进行展示。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