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女工:先锋的身体剧场和蓬勃的生命经验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家政女工:先锋的身体剧场和蓬勃的生命经验

2023年4月8日下午,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简称鸿雁)发起的第三届“百手撑家”家政工艺术节在天桥艺术+艺空间成功举办,在200多名观众的见证下,一部以家政工的身体经验和生命故事展开的剧场作品《分·身》正式完成首演,作品创作跨度三年,是由近百名家政工集体创作而成。

演出剧照 摄像:李润筠

演出剧照 摄像:李润筠

“它不是直接用语言去鼓励家政工看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是通过身体来表达家政职业和表达她们思想的作品。”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授王婴在开场致辞中说道,通过自己的身体去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会带来自信的,这会让人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本届家政工艺术节的主题聚焦在身体上,这个创作的起点出自长期和家政工一起工作的鸿雁团队,她们看到家政工职业的特殊性,一是直接依靠身体劳动来获取生计,二是身体的不得不移动,从乡村到城市,从一个家庭到下一个家庭,三是不得不面对的身体和情感的分离。

艺术节策划人、《分·身》作品制作人颜维旭说,这些家政工姐妹于无处不在和无法回避的“分身”境遇下,仍在日常中迸发着本真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触动着参与到《分·身》的每一个人,而创作就是一个打开、看见、呈现的过程。

从2021年11月20日的第一次活动到2023年4月2日,鸿雁的家政工姐妹历经了非连续的36个休息日的身体练习和排练, 92名家政工的身体与个人生命经验汇入进来,许多创作者、志愿者、支持者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一部以家政女工的身体表达为基础的集体创作作品生长出来。

身体剧场演出时长1个小时,作品分为五个章节,选取家政工不同分身的切面展开叙述,从机械劳动的身体出发,这些分散的、不同的身体不停地重复着相似的经历,壮观而无望。但是,身体相聚,又是真实回归,在不断“退步”的身体历程中寻找自我。在共建的记忆栖息岛上,身体的创伤在群体中疗愈,她们相互依靠和彼此连结,从悲鸣中缓缓起身,走向自己的真实之路。

演出剧照 摄像:李润筠

演出剧照 摄像:李润筠

没有任何出演经验的家政工,也可以登上舞台。她们周日到周五在城市家庭里面从事各种照料服务,照顾孩子和老人,做饭清洁、料理一切家务,周六休息日就带着这些生活的经验走进排练场,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过程。

开始总是艰难的,作为身体剧场创作中全程参与者之一的罗雪芳,来自于山西省天镇县,她有着天镇阿姨朴实、坚韧的的品质,也有着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每次参加排练,她需要五个小时的往返车程,但是她说,身体舞动就像突然打开了一个世界。

同样是来自山西的史华文,她最深刻的记忆是她躺在毯子上被姐妹们拽着四个角用力向上抛,那一刻似乎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消散了。她觉得排练对她来说,既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挑战,更是让她不断回到孩童时代,认识真实的自己。

这不仅仅是一部作品的呈现,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导演廖书艺是一位从事剧场创作的身体艺术工作者,她说,这是一个不断相互启发和彼此刺激的过程,也是一个慢慢等待成长的过程,对每个人都是一样。

在作品呈现完成之后的演后谈环节,她介绍道,“有流动性的不同的家政姐妹,在不同的时间点加入创作,每个人的意识状态其实非常不同。我希望作品的构架是可以承载多个切面的容器,它可以允许不同色彩的波谱去相对平等地发展。”

这次与家政姐妹的“近身”创作历程,也让她去反思了自己平时关注的个体本体觉经验与生存困境、生命情境的联动关系,在动态中启发行动的源泉。

而这样的创作理念也影响和吸引着整个创作的团队,英工作室的设计师揭小凤。

舞美揭小凤分享 摄影师:丁沁

舞美揭小凤分享 摄影师:丁沁

承担了舞美道具和平面设计的全部工作,她把创作的主体性交还给家政工姐妹,用血液/经血的颜色代表女性的特征,用衣服作为身体的延伸,作为道具的载体,通过全国征集,让女性和女性的生命连接起来。此外,包括海报图案造型和文字均是来源于家政工集体完成的素材。

作为三届百手撑家家政工艺术节的见证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卜卫认为,在我们的社会中,身体不仅是物质的身体,它也是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它影响公众对待一个群体的态度,也影响我们如何对待自己。

在卜卫看来,接触即兴这种“无意识的滚来滚去”,实际就是一种回归真实和孩童状态,从回归到运用身体表达是一种挑战,不只是挑战自己身体的行动边界,也挑战了关于身体的文化。在身体即兴的过程中,她们联结劳动,联结日常生活,联结他人(感觉他人的温度和温暖),联结社会,重建自己身体的意义,重建身心合体的自信。

当家政工登上艺术节舞台,同时登上舞台的还有她们的职业价值和生命尊严。鸿雁的家政工姐妹用身体剧场这种先锋的艺术形式面见观众,令现场参与者为之震撼,他们纷纷在朋友圈写下观后感,“很难想象全业余班底的剧作如何带来如此丰富的体验,唯一的答案只有,这是她们用旺盛的生命力和亲自的讲述所带来的最直接的震撼。”

现场也有不少人是从外地专程赶来,她们抱持着不同的理由抵达,她们惊呼舞台呈现太精彩。鸿雁的理事、中国评论通讯社副社长肖瑞是一大早从山东赶回北京的,她一进剧场院子就被暖到了,一位从未相识的家政工姐妹和她紧紧抱在一起。

她说,我看到你们在台上的身体,能感受到姐妹们对生命深沉的爱,也看到那些无助的漫漫长夜,还有很多希望和坚持。本质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伤痕累累的。《分·身》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要打开自己,连接起来,让爱和温暖流动起来。

如果家政只视为是一个技能简单、低阶的工作,那雇主和家政工之间永远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人类相通的情感就无法流动,也很难真正实现家政工的生命价值。

本届艺术节除了身体剧场呈现,还有家政工纪实摄影展览和家政人物纪实系列短片放映。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多个展区,有提倡环保清洁的“靓阿姨”环保产品展区,有绿色家政产品内容产区和垃圾分类游戏展区。

绿色家政工表演《一个干净的地球》 摄影师:丁沁

绿色家政工表演《一个干净的地球》 摄影师:丁沁

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创始人、主任梅若关注中国家政工群体八年了,也是“百手撑家”家政工艺术节第一、二届的策划人。她说,鸿雁通过艺术节让家政姐妹寻找生命尊严,用绿色家政的创新实践来提升家政职业价值。

在山西省天镇县挂职的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总经理韩智力也出席本届艺术节活动,天镇的家政阿姨是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在北京家庭服务业市场口碑很好,韩总也非常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他说,家政行业不只是技能,也不仅仅是固化的东西,还有很多灵魂和内心的思想。今天的活动重新再造了家政这个职业,赋予家政行业和家政人员更多内涵。

百手撑家艺术节简介

“百手撑家”计划自2017年发起,第一届是以纪实影像呈现的“看”的艺术,第二届是以音乐与诗歌为载体的“听”的艺术,刚刚结束的第三届艺术节是以身体舞动和剧场的方式来呈现。每一届的艺术节,都以家政工为主体,用集体创作的方式来呈现她们的可贵经历与生命面貌。家政工在这个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在城市里默默生活的家政工。

《分·身》作品简介

家政工冬梅,从山西到了北京,刚上户,在雇主家的客厅里,雇主跟她说话,她没有回应,就愣在原地。她分不清是电视机里面的人在说话,还是雇主在说话,那是普通话第一次闯入她的空间。

这个故事成为作品创作的起点,它为我们搭建起了一个临时的“居所”。在每一个分身乏术的片刻,“她们”不断重复经历着不同又相似的的片段;或者说这个“她”,在这一刻分身进入不同的日常劳动场景,当然也包括她的记忆和更隐秘的精神居所。

作品以“家”作为一个容器,在短暂的空间里,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劳动,这个她是你,也是我,是一双手的无数个切面,也是无数双手的同一个瞬间。“她”能否分身?又可以分身?在物质的空间和精神的居所里寻找彼此切换的入口。分身还在继续,还在生长,还在祭奠,还需要看见,还需要支持,还需要抵达“她”们自己……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